月5日,全省交通科技與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總結了2017年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交通運輸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安排部署了2018年重點工作。
2017年,全省交通運輸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主動適應新時代科技信息發展新趨勢和新要求,認真履職盡責,務實開拓創新,在助力四川交通運輸發展、提升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突出整合資源、夯實基礎
科技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指導廳公路設計院和廳交通設計院分別向交通運輸部申報全國行業研發中心——“公路路面研發中心”和“BIM研發中心”,獲得部認定并正式授牌。
我省承擔的交通運輸部科技創新項目《面向橋梁減隔震裝備研發的大噸位空間六自由度實驗系統研究》通過部驗收,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組織與風險管控科技示范工程》、《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工程質量監測與控制科技示范工程》兩項部級科技示范項目推進順利并通過部中期評估,受到充分肯定和好評。
BIM技術在交通項目設計、施工和搶險救災中得到廣泛應用。
征集11項行業科技成果參與年度部省級科技獎勵評選,獲得科技獎勵9項。
廳科技統計工作獲得交通運輸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第2名,受到通報表揚。
突出標準引領、規范管理
科技研發支撐力不斷提升
編制出臺《四川省汽車客運站建設標準》等10項地方和全國行業標準,創歷年之最。至此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累計發布地方標準達19項。
指導廳屬科研院所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及管理辦法。
完成年度廳本級34項科技項目立項工作,建立了項目進度臺賬。
突出內部協同、外部聯動
信息化發展基礎不斷提升
調整充實廳網信領導小組 。
修訂了《四川省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
全省交通信息化建設“三集中”“一張網”“一張圖”(即機房集中、數據集中、計算和存儲集中、基礎網絡一張網、地理信息一張圖)整合推進。
按期完成省級政務云交通云整合平臺建設任務,并納入省級政務云統一監管。
開展廳政務信息系統審清工作,制定了《廳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方案》。
與省旅發委、省公安廳簽署了信息資源共享《合作協議》,形成常態化的數據共享合作機制。
與省工商局實現了數據對接,共享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基本信息、變更登記和注銷信息。
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共享并聯合發布我省實時交通路況信息,提升交通出行信息服務水平。
制訂了《廳網絡安全工作部署方案》。
印發《關于加強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加強軟件正版化工作管理,在省政府軟件正版化檢查考核中,廳軟件正版化工作獲得最高評價A級。
突出管理提質、服務增效
信息化支撐政務管理與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建成全省交通運輸網上行政審批服務平臺,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實現網上申請、辦理,并接入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
建成四川省交通建設和運輸市場信用管理系統,實現行業內信用信息的網上采集、審核、評價及公示,覆蓋建設單位5千余家、客貨運輸及駕培維修企業8萬家。
建成“信用交通·四川”網站,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5.4萬條。
政府網站建設成效顯著,政務新媒體影響力不斷提升。
覆蓋全省21個市州的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全年話務量達24萬,同比增長50%,回復率100%。
高速公路行業積極推進路產管護、機電運維管理、運營管理等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提升高速公路運營管養水平。
普通公路以雙流區為試點,開展“互聯網+養護”公路管理模式創新,引領基層養護單位將信息化技術與養護管理等業務充分融合,帶動提高基層養護能力建設。
突出行業監管、協調聯動
信息化支撐路網運行監測能力不斷提升
與公安、旅游等部門共享駕駛員、景區客流量等信息。
與百度、高德形成常態化信息共享發布機制,路況信息第一時間通過百度、高德等平臺發布。
在“6·24”茂縣地災、“8.8”九寨溝地震發生后,聯合百度、高德根據最新道路情況及時調整導航路徑規劃,及時發布繞行路線,引導社會車輛分流。
建成地質災害隱患數據庫、防汛隱患數據庫和交通行業隱患電子一張圖,采集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水上交通等地災和防汛隱患9254處,提高了對隱患排查和整治的監督力度。
全面加快干線公路監控監測、“兩客一?!毙l星定位等系統建設。
建成高速公路監控視頻10250路,較2016年增加了950個;干線公路建成319個全自動連續式交調站點,較2016年增加了65個,覆蓋了全省21個市(州)、130個區(縣)和 16條國家級高速公路;全省24萬輛道路運輸車輛安裝了衛星定位裝置,1.8萬輛客運車輛安裝使用了車載視頻監控系統;嘉陵江新建10個AIS基站,實現對船舶運行的實時監控。
交通科技和信息化成效
實現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取得突破性
《智慧交通領航蜀道暢》、《智慧交通讓蜀道變“聰明”》、《蜀道通的“互聯網+”》、《安全誘導雨霧天行車降危險》、《四川ETC用戶突破302萬 未來不用插卡還可導航》、《網上審批 行政交通提速度》、《智聯“智慧” 減少長途返空車》、《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交通超級工程的四川實踐》、《四川交通為何“超級工程”多?》等文章和視頻分別在中國交通報頭版頭條、四川日報專版、四川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天府早報等多家、多層次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是四川交通科技和信息化投入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成效最為顯著的五年。
首次建立了全面、完整的公路地震災害數據庫,并在高烈度地震設防等級評估、高海拔高落差環境中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確保了連續鋼構臘八斤大橋、大相嶺泥巴山深埋特長隧道以及干海子和鐵寨子雙螺旋小半徑曲線隧道等一批世界級難度的重點工程建成。
圍繞構筑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協調、布局等需求,開展《新型公路旅客運輸組織模式》等研究,為科學組織運輸體系、合理布局運力、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了決策參考。
在高烈度地震區公路隧道建設、連續采空區高速公路隧道建設、活動斷裂區高速公路修筑等抗震減災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關鍵性研究成果,提高了交通運輸安全和應急保障技術水平。
在橡膠瀝青及混凝土筑路、行業能耗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技術進步,有效提升了行業節能減排效率。
依托科技研發成果首次編制交通運輸部行業技術標準2項、四川省地方標準19項、行業技術指南16部、工法31個,實現了我省交通運輸領域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訂歷史性的突破。
制訂的標準涉及質量檢測、橋梁結構、新型材料等多個領域,可有效實現降低造價、提高質量、縮短工期的目的,為我省交通運輸行業設計、施工、建設、養護、運營、管理及質量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以標促建、以標提質、以標增效”的管理理念受到交通運輸部表揚,在全國交通運輸標準化工作會議上,我廳作為唯一省廳代表作交流發言。
創建了五個行業重點科研基地,形成了“國家級+部級+省級” 三個梯次研發基地體系,補齊了科研基地短板,增強了行業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
創建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橋梁減隔振裝置溫江試驗中心),研發并建設的大噸位空間六自由度實驗系統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被列為交通運輸部科技創新重點項目;
創建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首批兩個全國行業研發中心,為我省乃至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應急決策、搶險救援等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創建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首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四川省路面結構材料及養護工程實驗室),對公路路面結構及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進行整體研發和系統驗證,為提升我省路面鋪裝及養護的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創建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首個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四川省交通工程檢測設備計量檢定站),這是全國第一家獲得部、省雙授權的省級行業計量檢定機構,其業務范圍可輻射整個西部地區,連續四年被交通運輸部選定為“部省聯動交通運輸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指定檢測機構。
高速公路ETC系統一年內實現開通運營、全國聯網、收費站全覆蓋“三大跨越”。
建成ETC車道1562條,ETC用戶突破300萬,年通行量近2億車次。
全省6417臺客運車輛實現WiFi免費上網。
高速公路實現“四個全覆蓋”。
全省18條高速40個路段應用了高速公路霧天安全行車預警系統,有效改善了高速公路安全運行環境,因大霧造成的交通事故下降約60%。
全省224個三級以上客運站實現聯網售票。
全省13個市州的18個客運站積極推進汽車客運電子客票應用。
成都東站、樂山市客運中心站完成智慧綜合客運樞紐信息系統試點工程建設。
全省20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全部加入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范圍。
成都、自貢等市大力開展城市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建設及應用。
廳政府網站連續九年在省直部門和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政府網站績效評估評比中名列前茅,在宣傳四川交通、加強政務公開、服務社會公眾、推進政民互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成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等信息系統23個,助力行業監管和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干線公路監控監測、“兩客一?!毙l星定位等系統建設全面加快實施,交通基礎設施、運輸工具等動態感知體系基本建立。
信息化統籌建設管理機制有效運行,實現了“三集中”、“一張網”、“一張圖”。智能化技術在交通勘察設計和施工階段得到廣泛應用。
友情鏈接:www.51carfi.com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