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黨委書記趙小津透露,我國計劃今年實施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原位和巡視探測。
“我們將在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星上搭載兩顆小衛星,做射電干涉試驗,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3月2日說。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又一次踏上征程,將書寫人類探索月球的新篇章。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 》預測2018年全球科技大事件,嫦娥四號任務“榜上有名”。
中繼衛星關系任務成敗,45萬公里通信距離帶來難題
嫦娥四號任務將分兩次發射。趙小津說,我國計劃在上半年先往地月拉格朗日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中繼衛星是實施嫦娥四號任務的前提,關系到整個任務的成敗。
由于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類在地球上不僅從未見過月球背面 ,通信信號也會被阻隔。地月拉格朗日2點位于地球與月球的延長線上,距地面約45萬公里。趙小津說,在這個位置布置一顆中繼衛星,既能“看到”月球背面,也能“看到”地球,可以將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獲取的科學數據傳回地球,并通過中繼衛星提供嫦娥四號軟著陸及月面工作期間的測控支持。
此前,我國為了滿足載人航天等任務的測控需求,發射了天鏈一號系列中繼衛星,部署在距地面約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的用途和技術途徑與之相似,軌道距離卻遠了十多倍,技術難題隨之而來。此前有航天專家指出,相比地面口徑可達數十米的天線,無論是中繼衛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天線的口徑都不可能太大,因而只能用窄波束天線實現較大容量的數據傳輸,這對天線的指向精度要求極高。
趙小津說,這顆中繼衛星的研制是在嫦娥四號任務方案確定之后提出的,研制周期只有2年多時間,而且面臨全新的軌道和任務要求。與其他中繼衛星4年以上的研制周期相比,時間非常緊張。經過努力,五院科研團隊攻克了地月拉格朗日2點軌道設計與控制、遠距離中繼通信等關鍵技術,如期完成了研制任務,產品各項指標完全符合任務需求。
嫦娥四號晚上也能工作,“玉兔”悲劇不會再發生
中繼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后,我國計劃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讓它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不過趙小津表示,嫦娥四號的著陸方式、工作狀態跟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性能上也有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