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天上的北斗和地上的高鐵,被譽為新時代中國速度和中國標準的國家名片。高鐵速度的背后,也離不開北斗精度的護航。在2013年1月,原清華大學地球空間信息研究所所長過靜珺教授和她的團隊參與了中國鐵路總公司《衛星定位和激光組合技術在高速鐵路軌道檢測和監測中的應用》科研攻關項目,2016年8月,該項目通過了鐵總科技部的驗收,邁出了北斗+高鐵歷史性的一步。
高鐵軌道的不平順,輕則影響乘坐舒適性,重則會造成列車降速,甚至會有列車脫軌的重大安全隱患。過靜珺教授和她的團隊自主研發的軌檢小車融合了軌道工程沉降變形監測和軌道幾何狀態靜態檢測于一體。該技術基于北斗兼容GNSS衛星定位和慣導技術組合的監測及檢測技術系統,在費用節約一半的情況下,效率較原有技術提升一個數量級,將大大提升我國高鐵運營養護保障能力。
“什么是北斗精度?我們的要求是快速靜態定位精度必須達到毫米級。”過靜珺教授說“高鐵要發展,軌檢技術也必須跟上這個步伐。我們原來的檢測技術是德國進口的,耗時耗力。我就想我能不能用北斗技術幫上忙。”
目前,通過算法優化,他們研發的新技術對特征點的靜態測量已經可以達到2分鐘3毫米。隨著這個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實現高鐵軌道絕對坐標2分鐘快速、毫米級定位,確保高鐵運行安全可靠,每年可為國家節省數億元人民幣。
2020年,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建成“四縱四橫”高速鐵路主骨架構網,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里,基本實現“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高鐵路網。同時,隨著“走出去”戰略,未來10-20年,中國將在世界各地建成不少于2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為了保持世界領先,高鐵的發展還必須加大基礎和應用技術創新成果運用,通過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速鐵路技術的集成融合,實現高鐵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技術水平全面提升,使鐵路運營更加安全高效、更加綠色環保、更加便捷舒適,推動中國高鐵綜合技術創新領跑世界。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看重北斗星的作用。2018年到2020年,北斗全球組網將進入密集發射期。未來,我國將建成一個以北斗系統為核心的,構建空天地海無縫覆蓋、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屆時,時空信息服務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北斗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