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面臨軌道交通和交通新興業態發展等的多重沖擊,國內大城市地面公交客流量普遍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地面公交系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從傳統的“粗放式”供給模式轉變為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出行服務,以期能追趕上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部分發達國家在地面公交精細化服務和管理方面已有很多成熟可行的經驗,主要分為
1)運營與服務層面和
2)監管與補貼層面。
一、運營服務的精細化和人性化
1.規劃快速公交系統,全面落實公交優先(以美國紐約為例)
受低油價和網約車導致交通狀況惡化影響,美國紐約市地面公交平均運行時速持續下滑,客流也逐年下降。對此,紐約市利用大數據工具,篩選出28個地鐵不便利或運能不足的走廊,將常規公交線路升級為簡易、高效的快速公交,用較少的時間和投資,大幅完善全市快速公交網絡。
具體措施:
1)逐條走廊精細化分析。針對每條走廊,通過實地調研測算出既有線路公交車運行時間構成,分為堵車時間、停站時間、等紅燈時間、實際行駛時間,找出影響線路運行時間的主要因素并逐個擊破;
2)充分利用交通大數據,改造配套道路設施。使用GPS數據分析既有公交線路運行時速,找出制約線路運行的重點交叉口和瓶頸路段,對癥下藥,制定道路改造方案。并通過占用路側停車位、分時段禁止車輛左轉和商鋪卸貨等措施,施畫覆蓋全程的公交專用道;
3)公交優先與宣傳引導緊密結合。通過測算并比較每條走廊上公交車運送的乘客數和小汽車運送的乘客數,說服民眾支持空間使用效率更高的公交車,大力推進公交優先措施落地,并借機改善步行和自行車設施。
2.重塑公共交通線網,精細化信息服務比肩小汽車出行體驗
近些年,全世界不少發達國家大城市都面臨公共交通客流下降的難題,促使這些城市重新審視他們的公交線網。其中,包括西班牙巴塞羅那、德國柏林、美國休斯頓、俄羅斯莫斯科等諸多城市進行了備受矚目的“公交線網革命” ,核心理念為在財政預算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整合資源,重新設計公交線網,大幅改善公交出行體驗。
具體措施:
1)使用“出行自由度”指標衡量并改善公交服務。“出行自由度”指的是從城市中某一指定位置出發,乘坐公共交通在15分鐘、30分鐘、60分鐘內可以到達的目的地的面積范圍。規劃部門利用大數據工具,將城市人口、就業數量分布和公交線網(包括發車間隔、平均時速、營業時間等數據)疊加在同一張電子地圖當中。由此,可以快速測算出某地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到達的潛在就業崗位數量,亦可以測算出某地企業通過公共交通可以覆蓋的潛在員工的數量。通過對比小汽車和公共交通的“出行自由度”,規劃部門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優化調整公交線路走向、線網級配,促使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協同合作,使得公共交通系統服務范圍更廣。
2)以乘客為本,重新界定公交線網結構。在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中心城區功能逐漸向外圍地區疏解的大背景下,許多國外城市都面臨著“公交客流下降è公交公司被迫拉大發車間隔è公交客流加速下降”的惡性循環。除了公交運行速度以外,發車間隔成為決定乘客全過程出行時間的重要指標。丹麥哥本哈根的公交部門以“高峰期發車間隔5分鐘以內,平峰期和周末全天發車間隔5-10分鐘”為標準,區分出了地面公交系統中的“高頻線路”和“低頻線路”,區別于國內施行的“快、普、支、微”公交線網結構。
3)打造品牌,改善換乘,提供精細化的信息服務。國外城市通常將“高頻線路”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進行大力宣傳和品牌塑造。如同小汽車和地鐵一樣,乘客選用“高頻線路”時可實現“隨叫隨到”。“高頻線路”形成網絡后,通過位于路口的便捷換乘,乘客可以從城市中的任意點出發到達任意目的地。西班牙巴塞羅那整合了原先市中心混亂重復的69條發車間隔10-15分鐘的“低頻線路”,集中資源塑造了30條全天候發車間隔4分鐘左右的“高頻線路”,并在換乘節點張貼換乘引導標識。通過數據監測,因等車時間縮短,雖然部分乘客增加了換乘,但大部分既有乘客的總出行時間沒有變長,公交出行的自由度大幅提升,排除換乘后客流凈增長了6-24%,而財政預算并未增加。
二、監管與補貼的精細化
英國倫敦的地面公交系統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公交運營私有化,由倫敦公交管理局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每條線路的運營企業并給與特許經營權。從1985年開始,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形成了有序的市場競爭格局,以及基于大數據的精細化監管機制,公交客流和乘客滿意度也逐年上升。
1.政企職責分離
倫敦地面公交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和特許經營,對政企職責進行了區分。
具體措施:
1)倫敦公交管理局(作為政府代表)的職責:負責進行線路運營企業的招投標、進行公交線網規劃、制定每條線路的走向、間隔、車型標準、票價等服務標準,納入合同條款,并負責運營相關設施和設備的建設和維護。
2)公交運營企業的職責:參與競標、根據合同要求編制排班計劃和時刻表、采購并保養公交車輛、聘用職工、向政府報備運營數據、負責線路的日常運營。
3)票款去向:公交票款收入歸倫敦公交管理局所有,不交給運營企業。政府根據合同約定的運營里程和價格,考核企業的合同的執行情況和服務質量,有倫敦公交管理局向企業放款。
2.以乘客為本,考核企業服務質量
倫敦地面公交的特許經營合同采用“服務質量激勵機制”,使得公交運營企業不需關注票款收入,而更加專注于運營服務。倫敦公交管理局利用大數據,嚴格考核運營企業的服務質量,考核結果定期向社會公布。
主要指標:
1)服務質量,包括“等車可靠度指數“、基于問卷調查的乘客滿意度指數、乘客投訴量等;
2)合同執行情況的審計,包括實際運營車輛里程等;
3)交通安全,包括司機駕駛行為、車輛維護情況等。
服務質量是政府考核的重點,最主要的指標之一是乘客“等車可靠度指數”。對于“高頻線路”(全天發車間隔小于15分鐘的線路),“等車可靠度指數”指的是,由政府定期測算每條公交線路的乘客平均等車時間,在根據公交公司公布的計劃運行間隔,計算平均乘客超額等車的時間。“等車可靠度指數” 每減少0.1分鐘,倫敦公交管理局就向企業發放1.5%的獎金提成;每增加0.1分鐘,就扣款1%。對于“低頻線路”(發車間隔大于15分鐘的線路),政府根據公交公司公布的運營時刻表測算每條公交線路的平均準點率,考核方式類似。
3.有序的市場競爭格局
區別于部分地面公交完全私有化運營的城市,倫敦地面公交在市場競爭和政府管控之間進行了權衡。政府在選定特許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既關注每個企業的報價,也關注每個企業的資質以及歷年以來的業績和服務質量考核情況。因此,既避免了出現無序競爭的局面,又保證了企業運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