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設對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有著公認的推動作用。其中,地理信息技術特別是GIS平臺,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現實情況中,除了政策本身的一些因素,受限于一些基礎設施無法及時搭建,信息交互的閉塞,以及各類技術無序的整合,智慧城市的發展仍存挑戰。但GIS作為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礎設施平臺,以及其他各類技術應用與融合的載體,仍然被視為城市智能管理的突破口和扭轉現狀的契機。
近日,在地理信息科技媒體Geospatialworld對Esri國家和地方政府行業經理凱斯·曼恩(Keith Mann)的采訪中,曼恩聊了聊GIS服務商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機會和作用,以及就如何實現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泰伯網根據采訪原文進行了梳理。
GIS之于智慧城市的核心作用到底是什么?
曼恩認為,位置智能一定會是智慧城市規劃和設計的核心,GIS作為位置智能的實現平臺,提供了人人可用,并能在此平臺進行信息交流的可信任框架。而GIS的優勢特性還包括:
※ 通過制圖和可視化,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與位置有關的事物和信息,對于決策的制定,特別是以空間化數據為驅動的決策,起到參考作用。
※ 其數據管理工具,可以基于資產、資源、人員的位置信息,實現不同場景、不同業務細節方面的管理。
※ 能夠連接物聯網設備,監控實時產生的數據流,并對與之相關的資產和資源進行管理。
※ 相關的空間分析工具可用于對各類位置大數據的趨勢和規律進行分析和預測,從而促進業務的發展。
※ 一些設計和計劃類的工具,可以輔助開發一些可視化的平臺,或者解決方案??臻g化可視化平臺給了公眾參與和數據眾包、數據分享提供了可能性。
在曼恩看來,這些GIS特性,可以幫助城市管理者利用空間可視化數據,描繪更精確的業務畫像,從而避免盲目決策所產生的各種失誤,讓事情依托于數據和合理的判斷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位置智能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基礎設施
曼恩提到,還有很多城市的信息化管理,其基礎設施的搭建仍然是不完善的,而無論是針對這樣的城市,還是對于完全沒有信息化基礎的城市,首先一步是通過搭建GIS來實現城市的位置智能化,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其位置屬性,這意味著城市中的關鍵資源、設施喝要素,都可以從他們的位置屬性發起關聯,進而實現業務上的管理。
以GIS為載體的多技術融合是趨勢
GIS已經在為城市物聯網設備提供了實時數據生產和呈現的承載場所,并為及時有效的城市監督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除了和物聯網領域的深入結合,曼恩認為,人工智能(AI)也是現在乃至未來的結合方向,其中,GIS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應充分考慮實際需求和可預見的收益,特別是面向智慧城市的建設,應該明確怎樣的技術融合可以真正為城市管理和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帶來幫助。
曼恩強調,對于技術的應用與融合,關鍵在于對它們有更好地理解,這樣才能善加利用,并創造價值。
GIS是一個溝通渠道,連接政府、職能人員和城市居民
曼恩表示,GIS不僅僅是一張地圖或管理工具,它還可以說是一種溝通渠道,連接城市的管理者、職能人員和城市居民。比如政府部門利用GIS科學合理地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部署建設任務;規劃人員、警務人員、消防人員等職能人員也可以參與到GIS平臺的信息建設和分享;而城市居民可以在他們的GIS端口看到這些城市的變化,并能在建設的不同階段,提供建議和意見,思路或者線索。
在曼恩看來,政府部門應該意識到在這個有著巨大創造力和創新潛力的時代,應當采取一些新的方法來應對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問題,而要實現彈性和可持續發展的遠景,應當嘗試去建立政府和職能人員、城市居民的溝通機制,為實現智慧城市的共同愿景出力。
開放與共享,空間數據仍然是契機
曼恩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始終離不開“開放”、“共享”這些關鍵詞。政府可以非常主動地向城市項目的開發商、各種組織、非營利機構和學術群體保持開放,而這樣的開放反之也會有更可觀的反哺作用。
相對而言,各類數據以GIS為載體進行空間化的展現,可以讓彼此的業務更友好地進行關聯,這一契機,讓智慧城市的跨部門聯合,變得更可靠。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