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當此文刊印并呈現在各位面前的時候,應是“山寺桃花始盛開”的人間四月天了,正是開荒播種,奔走四方的時節。
商用車車聯網一向偏重于安全管理,一直到現在。回頭來看2017年的商用車車聯網行業,平淡無奇,除了政策更為嚴厲之外,貌似沒有其他可以值得稱道的大事情。各地政策推動了兩個事情,一是湖北省強制推廣4G車載視頻監控在道路客運車輛上的應用;二是湖北、江蘇、河南、貴州、湖北等省份陸續上馬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為管理單位分憂解難。另外,江蘇交通廳醞釀推動營運車輛主動安全防控設備安裝和應用,除此之外,在以政策為主要驅動力的商用車車聯網行業就沒有其他新鮮事了。大環境是,道路客運運輸連年持續下滑,公路貨運則連續多年保持正增長,但增長幅度有限,道路運輸行業對于以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著更為現實的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乘客和貨主獲取信息能力的提升,以及對服務品質需求的提升,也在倒逼著道路運輸行業以及商用車車隊管理行業改良服務品質。
風起于青萍之末。看似沒有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涌動。
車載信息化設備,已經不是以往除了滿足監控管理需求的存在,而是與車輛本身的信息化融為一體,與運輸業務流程緊密結合,甚至與道路交通、城市運行都有關聯。商用車車聯網在國內被人為的縮小了服務范圍和應用延伸,但技術的發展以及強大的內在服務需求,一定會沖破無形的禁錮,超越政策驅動的范疇。
2017是人工智能落地之年,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領域都在大談特談人工智能的落地應用,商用車車聯網在人工智能“賦能”之后,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們預言,智能駕駛最先落地的領域,一定是營運車輛,也就是道路運輸信息化領域,無人駕駛卡車、無人駕駛公交一定要比無人駕駛乘用車更早落地,更快發展!
這是一個并沒多少鎂光燈的行業,雖然有多如牛毛的汽車媒體,以及諸多交通運輸媒體,但關注商用車車聯網行業發展的媒體,卻是屈指可數。為什么?行業輪廓不清,體量太小,依附于道路運輸行業之上,本體創新能力較弱,只有在發生道路運輸安全事故的時候,我們才會在大眾媒體上,看到某某監控中心負責人被控制、被拘留、被判刑的信息。
企業不固步自封,勇于創新和突破,尋找新的模式,才是行業發展壯大的原生動力。作為行業媒體,我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自2009年,ITS114/IOV114開始做商用車車聯網(以前叫衛星導航車載運營)行業調查以來,2016年的調查是唯一一次未能完成的,因為數據樣本太少,無法支撐起一個報告樣本。2018年初,借運營商們再燃斗志的大勢,我們再次發起了行業調查。本次調查有近60份數據,與往年相近,有近三分之一為定向邀請參與,其他為通過微信公眾號渠道、微信群參與。
感謝所有參與調查的業內朋友,你們熱愛這個行業,胸有全局,志在未來,祝你們2018,發發發!
1.環境
首先是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如前言所說,2017年并沒有什么影響全局的行業事件,與行業衰榮休戚與共的政策支持,在這兩年也收緊了繩索,不僅對政府平臺實施考核,對運營商也進行月度考核,強壓運營商做好平臺服務,不僅要監控到車,還要能聯系到人。因此有四分之一的人選擇行業環境不及格,很好和非常好的,僅三成,剩下四成多覺得大環境一般。
對于商用車車聯網行業而言,行業大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支持。從調查結果來看,近七成不太滿意政策環境,不知道是不滿意運營商考核制度,還是不滿意沒有推動新的設備換裝。
整體環境不太好,那么自家公司運營的怎樣呢?看起來大多認為處境一般,也有自評滿分,很滿意的,但并不多。就ITS114/IOV114了解的情況來看,新業務開拓的自評分數有些虛高,但的確也代表著行業整體在原有的商業模式發展無力后,尋求突破。
那么對行業未來發展,又怎么評分的呢?很悲觀的近10%,覺得得過且過的超過四成,比較樂觀和很樂觀的,接近四成。怎么評價這個分數呢?如果這是一個新興行業,這樣的評分難免讓人喪氣,如果是一個夕陽產業,這個數據就有些虛假,從評分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這個行業正在進入橫盤整理的階段,50%樂觀的要帶動40%的中間派,剩下的10%要么被淘汰,要么就轉型推出行業。
實際上,這兩年行業內的整合還是有一些,但是很遺憾,整合比較成功的很少,也沒有出現行業龍頭類企業,自億程信息被新寧物流收購后,就沒什么令人興奮的資本事件了。
2行業熱點
首先來看大家關注什么。一目了然的是,主動安全防控非常受關注,畢竟這是自5號令之后,最有可能國家出臺強制安裝政策的硬件產品,就像塘養的黑魚,在餓了許久之后,聞到了些許血腥味,等待著政府的“投食”。其次就是4G車載視頻監控和第三方安全監控。
2.1 4G車載視頻監控
湖北省2017年財政補貼7000多萬給全省兩客一危車輛安裝4G車載視頻監控,湖北省內的運營商和少數幾家入圍的設備供應商,“吃”了個飽,想必其他省份的運營商只有眼紅的份,若是自己的地盤也有類似政策,政府來補貼推廣,該多好!當然,4G車載視頻監控必然是有利于安全監管的,否則湖北省也不會花大力氣來做這個事情。4G車載視頻監控主要的功能就是實時可視化,同時也可以基于視頻分析做更多安全方面的監測,如站外上下客、是否按規定休息、是否配備雙司機等等,另外還可以做疲勞檢測、客流統計等等,相應的會帶來運營維護成本的升高以及服務費收取的提高。
那么2018年,是否有經濟較為寬裕的省份來做推動呢?我們與您共同期待。
2.2 第三方安全監控
其次就是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的實施,據ITS114/IOV114統計,目前實施了第三方安全監控的省一級平臺,如上海、江蘇、湖北、江西、貴州、河北、黑龍江、陜西、四川,都是由上海環亞保險主導實施的,只有部分市級平臺不是上海環亞保險牽頭。那么為什么大家還如此關注呢?這大概可能是對第三方跨界闖入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收割,且把自己排除在外的不滿,當然也是在觀察自己能否分食部分蛋糕的可能性。這不,廣州、長沙兩省會城市就是由傳統企業操作主導第三方監測平臺。
2.3 主動安全防控
2017年4月1日,部標《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正式實施,JT/T1094標準中,要求車高超過3.7米時,需安裝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車長大于9米的客車,應裝備前撞預警系統(FCWS)及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為減少營運客車爆胎失控引發的事故,要求營運客車應裝用無內胎子午線輪胎、胎壓監測系統或胎壓報警裝置。
《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第一部分載貨汽車》今年5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要求所有貨運車輛均應安裝符合要求的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并明確要求所有N3營運貨車均應裝備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ESC),以此來提高車輛的安全性。(N3營運貨車是指重質量大于12000kg的貨車)
2017年,《江蘇省重點營運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終端技術規范》、《江蘇省重點營運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平臺技術規范》和《江蘇省重點營運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通訊協議規范》已經通過團體標準審定,并已發布。江蘇交通廳宣布,2018年6月底前江蘇省將完成所有"兩客一危"車載終端設備的安裝,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將安裝范圍擴大至城鄉客運車輛、半掛牽引車和重型載貨汽車(總質量為12噸及以上的普通貨物運輸車輛),力爭2020年底全部安裝到位。
這就是為什么主動安全防控這么受矚目的原因。剛好,市場上有三四十家從事ADAS技術研發的初創企業,以及部分從車載視頻監控設備生產升級ADAS技術研發應用的企業,政策要求和市場落地需求相結合,將會推動這一技術在運營車輛領域應用發展。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模式問題。因為成本以及道路運輸行業的未來增值預期偏低,由運輸企業負擔實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政府能搭把手,就像4G車載視頻監控在湖北的推廣一樣,這是最簡單的模式,政府考核并補貼,簡單迅速,最符合車隊運營商們的胃口;其次就是比較復雜點的,引入保險公司、通信運營商以及其他社會資本,來做PPP模式,以政府分期付款或者增值服務來收回成本和獲取收益,但對于運營商而言,缺點顯而易見,一是自己很可能被排除在外,或者喪失主導權,二是即便參與在內,也是要做長期買賣,而不是來點快錢。基本上形成共識的是,主動安全防控技術的推廣,必須政府強制推行安裝,否則難成行。2018年的兩會上,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成平就建議全國的“兩客一危”車輛都強制安裝具有主動安全智能防控功能的車載終端,具備實時定位,4G智能視頻,主動防疲勞、防碰撞,高級輔助駕駛,不良行為監控和整車安全運行監管等功能。
當然,還有技術上的問題,現在只有江蘇出臺了相關的標準,想必交通運輸部日后也將出臺相關技術標準和檢測要求,否則魚龍混雜,各家都說各家的好,裝上了沒效果,反倒影響整個行業。就ITS114/IOV114的了解,去年江蘇一些運營商大規模開始選測一些企業的產品,包括新疆、貴州也有零星運營在測試,但就江蘇的測試情況來看,實測結果并不很讓人滿意,離文案宣傳上的參數還有些距離。
2.4 運營商考核
2016年9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考核管理辦法》,要求對聯網聯控平臺進行考核,考核對象包括運管機構和車隊管理運營商。2017年,除少數幾個省份未公布考核結果外,其余省份每月都會在相關網站上公開考核結果,湖北省還經常發布要求連續三個月考核不及格的服務商整改、停止新接入車輛的處罰通知。
重壓之下,必然讓一些“甩手掌柜”式的運營商不太習慣,入網率、上線率、聯網率、數據交換成功率、軌跡完整率之外,還有數據合格率、超速時長、超速次數等等數據上報,這些都對終端和平臺有較高的要求。
但我們來看調查數據,認為考核機制有效果的,不到五成,偏負面的接近10%,這倒是個有趣的數據,個中原因,可能還是對考核機制的不滿吧?另外,考核重壓之下,超過六成的運營商認為并沒有提升了服務費的收取水平,這或許是最現實的原因,付出更多,但獲得并沒有相應增長。
還有一個考核的,就是無車承運人的考核,但一年就考核一次,不合格的就要退出試點,年初公布的信息,就有50多家被淘汰。無車承運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視為車隊管理運營商的升級版或者專業版,靠服務賺錢,而非政策。
2.5 金融與數據
汽車金融,尤其是租賃、貸款、二手車交易、共享汽車等細分場景,對于車載定位設備的需求較大。從社會發展大趨勢而言,降低個人擁車欲望和私家車使用頻率,對所有擁堵城市都有著迫切的需求,共享汽車、租賃汽車、網約車仍然是目前資本市場的熱點,這有點“政治正確”的味道,符合未來發展嘛。傳統的,銀行、汽車廠商的金融貸款機構,雖然也是汽車金融,但方向是個人消費者買車,讓汽車變得更像大眾消費品,但貸款買來的車,都會要車主花個幾千塊裝幾個明的暗的定位器。
除此之外,貨運車輛的ETC、加油等聯名卡,也可以視為汽車金融的一種形式,中交興路、貨車幫、宏地科技等在這個領域都有建樹。
但對設備企業而言,普遍來說,有定位器,才有汽車金融。自部標機的紅利變成微利甚至無利之后,定位器養活了眼看著要滑入困境的設備企業。同時也讓諸多流量卡商們多了一個賣卡的渠道。
從數據來看,接近一半的企業已經進入到租賃、共享汽車等細分車輛運營領域,且多具有城市屬性。但仍有部分企業不太了解這個領域,所以,汽車金融定位器企業們,這個市場遠未飽和,還有機會
車隊管理數據,這是一個問了幾年的問題,2014、2015年,我們的問題是,數據是否提供給第三方,回復“有”的兩年都在60%左右,今年的問題是是否提供數據增值服務,但回復“有”的剛過四成。這說明什么呢?大部分車隊管理運營商都沒有數據清洗、數據處理的能力,很多位置數據放在服務器里,沒有用處。但對于中交興路、易流科技這樣的運營商來說,這樣的數據卻能夠做很多事情,當這些數據和加油、通行費、汽車金融等交易數據結合起來,能產生更大的價值。對于一些城市內的網約車、出租、公交、商砼、混凝土等車細分車輛運營商來說,賣數據已經不是公開的秘密了。但很遺憾,發達的城市,數據才更有商品價值,欠發達的城市,這樣的數據不足以為城市交通運行分析、出租車投放、公交線路優化、實時公交APP、交通仿真等提供支撐,甚至于城市管理者根本不需要做以上這些分析。
2.6 服務
2017年,車載設備一體化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并沒有形成趨勢,這或許是因為現在的一體化設備多面向客運車輛,而不是貨運車輛,貨車對車載設備一體化的需求,可能更多在于娛樂、流量、安全監控等方面,我們的設備企業們,并沒有抓到重點。或者即便能提供此類設備,但面度高度分散的貨運市場,也沒有抓手,因為這不是政策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隨著G7、滿幫、易流科技、貨車幫等貨運平臺的發展壯大,這類平臺對于司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后,帶主動安全、大屏幕、娛樂、流量共享等功能一體化終端,或者能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從運營商的角度而言,不管是從收取現有服務費,不讓司機抗拒安裝、拆掉終端的角度出發,還是想增收一些增值服務的服務費的角度出發,在原來的服務鏈條上,把司機也拉進來,并作為核心之一,才是明智的未來之選。
3設備
2016、2017兩年,是商用車車聯網設備行業的洗牌時間,不少老牌設備企業都放棄了部標機甚至于整個車載設備市場,要么轉型做運營商,要么離開這個行業。當然也有部分重新殺回來的,主要原因是3G、4G車載視頻監控設備和汽車金融定位器的小爆發。
留下來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博實結、有為、銳明、首航、華寶等是其中主力。此外,珠三角之外主要是廈門雅迅、海康威視等,海康威視主要提供車載視頻監控設備。
還在市場上打拼并專注于商用車車聯網設備行業的企業,再發展壯大有兩個希望,一是寄希望于新的設備需求,而且自己恰好已有準備;二是寄希望于政策強壓下的設備升級換代。2013年開始的部標機強制安裝,2014是高潮期,按時間,應該是這兩年開始換裝了,但市場到底有多大,取決于前一批設備的質量有多好。
4未來
看未來,先看現階段的需求。對現有收服務、賺硬件差價的模式,雖然習慣而且養成了路徑依賴,但仍想要新的商業模式:第三方安全監測是新的商業模式,但和自己沒什么關系;貨車金融是新模式,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玩;汽車金融是新模式,但肉多,狼也多,門檻不高……主動安全防控設備的推廣,或許可以探索探索新的模式,貨運信息服務,也可以摸索摸索新模式,但估計不是行業內誕生新模式。
緊隨其后的需求,是硬件產品、國家政策、資本投資、細分解決方案。硬件產品,無外乎主動安全防控、4G車載視頻監控、一體化車載終端;國家政策,無外乎政府強制、政府補貼;資本投資,這個就比較難說了,這個行業苦哈哈的,這么分散,資本大概不會有多感興趣吧?在調查中,只有少數人回答了問答題,有一位的回答是,目前商用車車聯網融資的方向,主要集中的在有海外領先企業及大企業背景的創業者,其他貿然進入的本土草根創業者將更艱難,資本市場更殘酷。這也是現實吧?沒有名校、名企背景或者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創業者,得到資本青睞的可能性有多大,大家心知肚明。
至于細分解決方案,怎么說呢,只要開得起價,或者愿意花心思花時間去落地,總是會有成果的。
看好哪一類型的運營商發展。這個問題,我們在2014、2015年的調查中,也包含在內。但有意思的是,順序有些變化。2014和2015年的調查中,最被看好的是細分領域專業運營商,而且領先排在身后的綜合性全國運營商20個百分點左右,而今年調查結果顯示,后者領先了3個百分點;同樣,在2014、2015年的調查中,幾乎沒有運營商看好城市級綜合運營商的未來發展,但今年的調查表明,看好城市級綜合運營商的,和看好區域性綜合運營商的一樣多。
那這兩年,行業發生了什么?做細分領域的,落地推廣遇阻,即便是在物流領域有優勢的易流科技也被跨界進入的貨車幫、運滿滿們所壓制,其他細分運營就不必細說了。此外,網約車監管、共享汽車、電動單車等車輛管理需求,給了城市級綜合運營商們發展良機,而區域性綜合運營商,以往在兩客一危車輛領域的優勢,現在反倒有些“累贅”。
未來希望進入哪個領域。同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15年的調查中,商砼渣土、公務和執法車輛是最希望進入和拓展的,其次才是長途物流和金融車輛。但在2017年的調查中,共享汽車網約車、長途物流和同城貨運、危險品貨運冷鏈運輸是最喜歡進入的三個領域,當然,如果數據樣本再多一點,可能還會有些變化,但總體而言,運營商們更希望進入附加值較高的行業,但或許也要考慮進入這些行業的風險和服務需求,自己能否承受以及能否提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