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隨著北斗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我國北斗系統全球組網駛入快車道。
北斗從區域導航升至全球導航的關鍵年
“2018年是北斗全球系統建設的關鍵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近日向記者表示。從2017年11月開始,我國北斗系統進入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期,瞄準全球組網。2018年是北斗三號系統建設的關鍵年,計劃完成18顆衛星發射,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記者了解到,北斗二號系統覆蓋亞太,北斗三號系統覆蓋全球,相對于二號系統,三號系統增加了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能播發性能更優的導航信號,定位精度較二號提升1至2倍。隨著北斗系統覆蓋范圍的擴大和導航精度的增強,其競爭力也將顯著提升。
“目前,北斗全球系統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預計逐步提升定位授時精度、抗干擾、系統容量等性能,在2020年將具備全球服務能力。”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
《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北斗市場應用爆發
應用牽引是產業蓬勃發展的規律。《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在能源(電力)、金融、通信等重要領域,全面應用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在重點行業和個人消費市場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領域,實現北斗等衛星導航系統規模化應用。
“2018年北斗系統加速全球組網,在強大的市場預期和產業轉型推動下,各地將加大扶持北斗產業應用推廣落地,高精度應用也將逐步鋪開,帶動北斗市場進入爆發期。隨著北斗三號進一步增強短報文通信功能,通導一體將成為北斗產業差異化發展方向。萬物互聯的趨勢和‘一帶一路’建設也將大力拉動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賽迪智庫軍民結合研究所所長李宏偉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目前我國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冉承其表示。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資料顯示,在行業應用方面,目前北斗系統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務,已用于精細農業、危房監測、無人駕駛等領域。在大眾服務方面,北斗已由“高大上”轉為“接地氣”,日益走近百姓生活。世界主流手機芯片大都支持北斗,國內銷售的智能手機北斗正成為標配;共享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支持北斗的手表、手環、學生卡,更加方便和保護人們日常生活。“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應用已步入新時代。
突破成本技術瓶頸 提升差異化競爭力
目前,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GNSS)穩步發展,市場需求強勁,新型應用的預期增長顯著。隨著我國北斗系統建設加速向全球系統邁進,全球衛星導航市場規模將在各國競爭和合作中繼續延續穩步發展態勢。
在提升我國北斗系統競爭力方面,核心技術突破是繞不過的坎。目前,我國已有堅強的“北斗芯”。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截至2017年年底,國產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不過,芯片產業基礎領域仍有待突破。
郭遲認為,GPS系統成熟早,產業鏈完善,GPS芯片由于用戶量大,成本也相對更便宜。我國自主生產的北斗芯片(北斗/GPS雙模)在性能方面其實與國外相差不大,但成本相對高,影響了推廣和產業發展。
他建議,解決辦法首先還是希望政府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和產業資金扶持,彌補生產成本方面與GPS的差距,降低北斗企業的稅費;其次,我國已經在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和長遠的布局,通過增強系統穩步提升北斗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雖然這些系統也能對GPS提供增強,但畢竟擁有了相關自主權,屆時很可能會形成在我國范圍內,北斗性能優于GPS的情況,從根本上提高北斗的競爭力;最后,我國北斗系統本身具有后發優勢,不單純是導航衛星,還兼有短報文通信等通信功能。
來源:中國電子報
作者:徐恒
編輯:陳飚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