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進程加快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源及勞動力涌向城市,促進城市發展同時,交通擁堵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交通狀況更為嚴重,交通擁堵現象不僅造成了城市投資成本增加,還會使社會發展付出昂貴的代價。
在倫敦、布魯塞爾,上班族每年至少要浪費50個小時在交通擁堵上,這幾乎等同于一周的工作時間。在歐洲,交通擁堵所帶來的代價是耗費掉近百分之一的GDP。在美國,僅航班延誤這一項就能耗費近60億美元的經濟成本。
(圖片源于網絡)
而關于中國交通擁堵有以下幾點原因:
● 城市功能的定位考慮不周,目標趨同
● 城市規劃不太合理
● 交通設施不完善,管理也不是很科學
● 人們交通意識不高,車輛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擁堵不僅浪費了大量能源,還會增加環境污染,損害人們身體健康及帶來了精神困擾,并會耽誤人們很多事情,減少了社會活動效率,造成較大經濟損失。而現在對于這種損耗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2013年宣布,通過大數據對現有的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強化管理和維護,每年就節省將近4000億美元的支出。通過對交通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挖掘,來對現有交通設施性能進行改善,提高其利用效率。
建立快車道
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和本古里安機場之間的13號公路上鋪設了一條1英里的快車道,這條車道的收費系統是基于車輛的道路通過時間來收費的。
(圖片源于網絡)
它的工作原理采用非常高階的實時識別模式系統,通過統計在此快車道上的車輛數目或者通過計算兩車之間的平均距離來評估道路的擁堵程度,從而可以智能選擇在該道路系統能夠承受的前提下是否該增加“吞吐量”,而其收費方式也相應會智能化,當道路車流密度越高,收費就越高,車流密度越低,則收費越低。這種智能收費系統通過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路的擁堵程度。
建立城市交通評價體系
中國,“在一線大城市上下班花費一兩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都很常見。”全國政協委員、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說,交通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現在最先進的治理思路是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形成“城市交通大腦”,來幫助城市解決“擁堵”問題。
在春運期間,宣城的G50滬渝高速(宣廣段)出現了“萬車齊擠一匝道,旁有主線空寥寥”的罕見交通擁堵。最終,宣城“城市交通大腦”把導航路線規劃算法優化建議傳達給高德、百度等導航作為參考,指引導航用戶不再轉入匝道而是直行,才最終化解了擁堵。
“這個案例很好地顯示了人工智能在解決交通擁堵方面的作用。”劉偉說,“交通大數據要打通,不能靠幾家企業,而是需要政府主導協調推進。只有當政府部門、交通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建立全社會交通資源統籌利用機制,才能從根上治理‘擁堵’?!比珖舜蟠怼①F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說從全國層面來看,絕大部分城市僅依靠幾家互聯網公司發布的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來評價城市交通狀況,由于數據單一、評價標準簡單,各城市樣本量差距大等原因,導致評價結果準確性差。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統一的城市交通狀況評價體系,不僅限于車輛行駛數據,還可加入車輛違法數據、停車場數據、人群遷徙數據、交通設施數據、出行信息共享數據等,以全面、正確描述一個城市交通狀況,通過細項分值分析,更好地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智慧交通管理。
盡管出現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將交通基礎設施和大數據信息整合的例子,總體看來,這一方向進展還是緩慢。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逐年提高,尤其是城市汽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壓力,交通擁堵已成為"大城市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成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痛點。在不具備大規模增加城市道路資源、實現交通供需平衡的情況下,運用技術手段特別是大數據技術來挖掘交通潛力、保持交通供需關系處于穩態,成為全國各地的優先選擇。盡管如此,能夠將想法付諸行動依然寥寥無幾。
為什么基礎設施供應商在利用大數據這一領域進展如此緩慢?為了加快這一速度,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在與行業從業者的對話過程中,我們確定了利用大數據來提升對基礎設施利用效率的三點障礙。
第一,數據缺乏透明度。交通基礎設施的參與者網絡非常復雜。例如,一個機場的參與者,涵蓋了多個航空公司、地面處理公司、零售商、空中交通管制、海關以及機場運營公司本身。每個企業參與者都能夠收集各自領域的數據,但是卻不愿意共享。從企業角度來看,這個有時確實是有道理的,就好比沒有零售商想放棄商店。但是對乘客數據的分析可能會受益于這里面的每一個企業參與者。例如,分析客流量的變化趨勢有助于機場各類資源的優化分配。這不僅可以為機場帶來更大的客流量,而且還能提高商店的零售收入。然而,前提是數據能夠共享。
第二,信息共享的成本和收益的矛盾。例如,航空公司為了縮短旅程航行時間,自然希望乘客進站時間越短越好,而零售商可能更喜歡乘客逗留,以增加商店的收入。機場更傾向于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但也有可能為了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夠快速恢復的靈活性能的提高而降低資產利用效率。因此,需要共同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使得每一個企業參與者都能夠獲得收益,這個并不容易,需要大家一定程度上的實實在在的相互信任。
第三,監管約束不足。基礎設施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屬于壟斷行業。因此政府這一角色至關重要,不僅要確保政策公平且劃算,還要創造一個允許收集和使用數據并且保證數據的機密性和隱私的監管環境。前提是,競爭方和保護數據方以及政府必須相信數字化是有益于后續的事業發展,這一點至關重要。另外,我們還面臨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即確保在闡述如何收集數據、如何使用數據、如何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使消費者受益的前提下,解決用戶的隱私問題。
(圖片源于網絡)
上述三點障礙相互依存,必須同時解決。沒有透明度,就沒有辦法建立信任,實現公平共享。沒有公平共享和明確的公共利益,監管機構不會參與。沒有負責的監管機構參與,企業則不愿共享他們的數據。
讓所有參與者在基礎設施網絡中合作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有一個合格的領導者。一般來說,政府在基礎設施的參與利益很明顯,因此一個辦法是由國家或者多國政府出面。另外特權持有者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機場運營商或者鐵路公司。也可以是二者的組合,由政府出面設定目標,建立一個數據使用共享的平臺,特權持有者設定機構,來進行數據工作的分析。
利用大數據提升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這一工作目前才剛剛開始,并且在逐步推進。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國民經濟發展,以及車輛數量不斷增加,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大城市,并且給城市各方面發展及城市居民健康帶來了較大影響,造成城市的交通擁堵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實現城市交通良好運行,就應該對出現擁堵問題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解決建議,進行實施,從而有效提高城市的交通運行速率。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