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在北京召開的中歐智能交通國際會議開始,智能交通在中國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作為在智能交通行業工作的一員,也見證了二十年間智能交通的變遷與發展。
一、從研發走向應用,推動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發展
細數過往經歷,智能交通的點滴發展歷歷在目。2008年,北京奧運會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成,高效率交通系統贏得了國內外專家一致好評;2011年,北京市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TOCC)一期的規劃、設計及建設開工,在國內率先對城市綜合交通運行情況實現了監測、預測和預警,面向公眾提供交通信息服務,開展多種運輸方式的調度協調,提供交通行政管理和應急處置的信息保障;同年,北京開始采用搖號的方式限制購車緩解交通擁堵,機動車購車指標調控(購車搖號)系統成為政策順利施行的關鍵環節。
一個個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的項目逐步從技術研究開發走向應用,不僅造福了行業與社會,也推動傳統交通向現代交通轉變,使中國交通智能化日益受到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的關注與重視。
二、14省市高速公路ETC聯網,千萬用戶直接受益
2014年3月7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開展全國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聯網工作的通知》,吹響了全國ETC聯網戰役的號角,這是一項富有挑戰又事關民生的工作。在短短的9個月時間里,經過系統改造、工程建設和聯合測試,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遼寧、陜西、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14省(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正式聯網運行,全國ETC聯網邁出關鍵一步。
在攻堅克難的這段時間里,ETC聯網臨時工作小組經歷了重重困難,并一一克服。成立之初,團隊人手僅7人,最多時也只有12個人。此外,14個省市聯網運行,是以已有的京津冀魯晉和長三角兩個區域為基礎展開,再并入遼寧、陜西、湖南三省,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雖然之前已有京津冀魯晉區域、長三角區域實現聯網收費的基礎,但這兩個區域從運營模式開始就不相同,前者是“點對多”的清分結算模式(即京津冀魯晉管委會對各省市ETC中心進行結算),后者是“點對點”的清分結算模式(即各省市ETC中心相互之間進行結算)。而且,14省市ETC的軟硬件基礎參差不齊,各地技術細節、管理機制、運營與服務規則也不盡相同,比如在技術方面,電子標簽、用戶卡、天線、讀卡機和ETC車道等千差萬別,導致部分省市存在用戶卡外部認證失敗、電子標簽回復信息異常、電子標簽和用戶卡兼容性異常等問題。要想在短短的200多天,建成全國ETC清分結算中心,完成14個省級ETC中心系統以及數量眾多的省界收費站、匝道站升級,形成統一的運營服務體系,讓幾千條ETC車道、幾百萬張ETC通行卡、上千個天線和上萬個讀卡機執行統一的技術流程,真可謂是一件極具挑戰之事。
面對著這些困難,團隊成員感覺“壓力山大”,不是怕工作難度大,而是因為全國ETC聯網運行是交通運輸部對社會公眾作出的承諾,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必須要做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縱然前方困難重重,但有了交通運輸部領導的堅強領導,部各司局、路網中心的大力支持,以及相關單位和14省市的協同配合,工作便有了主心骨和前進的動力,聯網工作緊張有序地開展起來。
從2014年3月接手ETC聯網開始,團隊成員就以辦公室為家,每天召開工程例會,梳理一天的工作,并對各省市的反饋情況進行研究討論。會議每天從16時開始,何時結束視問題解決進度而定,一直保持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節奏。
為了掌握聯網省份的第一手資料,調研組幾乎走遍了14省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為了壓縮行程,常常是半夜到達目的地,睡半宿后一早又出現在ETC調研現場。為制定聯網總體技術方案、測試方案、運營規則等關鍵性文件,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修改,幾易其稿。協同技術支持單位積極協調各聯網省份結算系統的建設和升級、布置聯網前的測試和運營培訓,聯合設計、建設和監理單位著手國家中心系統工程建設。與此同時,一份份翔實的報告、文件,被及時送到時刻關心ETC聯網工程的部領導案頭。
14省聯網倒計時還剩兩個月的時候,為了保證最后的連接運行準確無誤,團隊及各參與單位,把責任細化到人,把工作精確到秒。從7月份起,就沒有人休過周末和節假日,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更成了“家常便飯”。累了,就閉目養神聽會兒鋼琴曲;餓了,方便面加火腿腸也算一餐,忙起來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在團隊集體的共同努力之下,2014年12月26日下午,全國14省市ETC聯網順利開通運行,5.2萬公里、6659條ETC專用車道、2萬余條人工刷卡車道,909萬用戶從此暢行高速公路,向社會、向人民交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三、29省市ETC聯網全覆蓋,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14省市聯網只是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一方面意味著喜人的成績,另一方面又加緊了剩余15省聯網的步伐。同樣的工作節奏,又持續了9個月,終于在2015年9月28日,全國29個省市(西藏、海南除外)高速公路ETC聯網系統開通運行,累計建成ETC專用車道14285條,ETC用戶數突破4767.44萬。這可以說是我國智能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為智能交通深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期以來,我國的公路收費模式以人工收費為主導,這種收費模式存在速度慢、差錯率高的各種弊端,實施全國ETC聯網,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實現收費管理創新,建設非現金支付結算體系,將公路收費方式從粗獷的人工收費轉變為精細的電子收費,是促進整個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同時,對ETC用戶而言,沒有了路段和地域限制,感受到的是路網整體的通行便利。
作為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ETC可以成為推動發展“四個交通”的有效載體。隨著29省市ETC聯網開通,全國ETC聯網格局已基本形成,正是承接“綜合交通”的無形紐帶,是發展“智慧交通”的重要內容,是踐行“綠色交通”的重要抓手,是建設“平安交通”有力保障;同時,全國ETC聯網也有效助推區域經濟騰飛,加速實現“京津冀一體化”和城市群協同發展,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智能化支撐、搭建創新性平臺,為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智能交通的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四、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發票開具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到了2017年,全國ETC聯網已安全穩定運營了一年多,方便了廣大用戶一卡通行全國,然而為社會服務沒有止境,交通的智能化還需再前進一步。2017年7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要求“進一步減稅清費,年底前實現統一開具高速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
收費公路通行費發票開具工作是交通運輸行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入推進“營改增”試點的重要內容。交通運輸部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工作部署,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聯合印發了《完善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發票開具工作實施方案》(交辦公路〔2017〕98號)和總體技術方案、業務規則等綱領性文件,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這項工作。在三部局的統一部署下,各省(區、市)交通運輸部門、財政部門、國稅部門和相關各參與方經過5個多月的不懈努力,2018年1月1日發票服務平臺上線運營,交通運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迎來新的里程碑,交通智能化邁上新臺階。
從這一天開始,社會公眾可在通行收費公路之后在線開具增值稅電子發票,方便了納稅人獲取發票和實現稅款抵扣,提升了通行效率和用戶體驗,邁出了交通運輸行業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紅利,促進交通運輸提質升級的關鍵一步;同時實現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發票開具,是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高速公路供給服務質量、實現貨運行業轉型升級的切實舉措,能夠最大限度方便納稅人獲取發票和實現稅款抵扣,實現信息資源交換共享、互聯互通和協同應用,充分發揮收費公路服務人民群眾便捷安全出行的作用,促進智能交通、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
五、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 真正實現智能化發展
2018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物流成本,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要求。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是對高速公路收費管理體制機制的重構,將深化交通運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進一步提高通行效率,更好服務公眾安全便捷出行,促進智慧交通建設,將對收費公路發展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此刻,這一重任擺在面前,放下過往的榮譽和壓力,從新賽道起跑。對行業內的兄弟姐妹們來說,肩上的擔子依舊沉重,需要迎接的挑戰會更多。希望更多的交通人被拼搏所感動,被信念所鼓舞,與夢想并肩,與快樂同行,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智能交通事業。
文章作者: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副主任 王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