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12月22日上午7時51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地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虹云工程”首顆低軌寬帶通訊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95次發射。
據了解,這是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首次將衛星送入1000公里以上的太陽同步軌道,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大大提高;履約周期只有短短半年時間,火箭的市場響應能力大大增強。
自首飛以來,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已連續取得五次圓滿成功,體現了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高性能與高可靠性。
比起以往將衛星送入500公里左右的太陽同步軌道,給火箭的軌道優化和能量控制等都帶來一定難度,為此,型號隊伍在軌道設計、制導設計和飛控軟件上都進行了適應性改進。
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表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意味著火箭的任務適應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原本并不在火箭院年初的發射計劃中。今年1月19日和4月26日,長十一火箭先后以“一箭六星”和“一箭五星”狀態發射成功,型號隊伍連戰連捷,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吸引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前來就虹云工程洽談合作。最終,本發火箭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完成了各項準備工作,具備了發射條件。
金鑫說,以往任務的履約周期至少需要七八個月甚至1年,火箭履約周期的縮短,得益于型號隊伍積極探索固體運載火箭的去任務化管理和并行設計思路。在遙三、遙四火箭箭體總裝去任務化基礎上,從本發火箭開始實現了飛控軟件的去任務化,不用再就每發任務更改飛控軟件,而是在軟件架構不變的基礎上,通過發射載荷參數的配置快速滿足任務需求,節省了每發飛控軟件更改帶來的軟件代碼走查、第三方測評等工作周期。此外,型號隊伍還針對星箭接口以及衛星支架設計等關鍵任務短線實行了并行化集成設計。以衛星支架為例,型號隊伍從方案設計階段就開始進行工藝、物資的提前準備和提前策劃,可以縮短大約三分之一的準備周期。
“我國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建設將有約800顆衛星的規模,發射市場前景很大,發射軌道大部分集中在一千公里左右高度,長十一火箭此次任務的成功,將為后續參與星座系統組網和補網發射打下良好的基礎。”金鑫說。
金鑫介紹,2019年1月長十一遙六火箭還將執行一箭多星發射任務,首次實現了遙五、遙六兩發火箭并行總裝、測試,同步完成出廠評審,為未來高密度發射奠定技術基礎。同時,長十一火箭正全力以赴開展海上發射的各項準備工作,計劃2019年6月實施我國首次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另外,型號隊伍正在論證低軌運載能力達兩噸的長征十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其運載能力更大、性價比更高。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