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帶來的提案是《關于推動北斗系統等重大信息基礎設施長期持續發展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楊長風表示,重大信息基礎設施是保障國家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具有投資量大、建設周期長、通用性強、軍民融合屬性高等特點。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長期支持下,北斗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寬帶移動通信等國家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取得重要成果。
“以北斗系統為例,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并開通服務,形成了全球時空基準服務能力,2020年將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然而,北斗系統長期持續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亟需對癥下藥。”楊長風說,需要在政策、機制、隊伍等方面綜合發力,逐步提升重大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政策方面
楊長風進一步指出,需要明確北斗系統作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法律地位。中國正在擬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但在擬制和征求意見中,如何建立國家衛星導航長效管理體制,對北斗系統建設發展實施常態化管理,已成為制約北斗立法的關鍵核心問題,亟需破解。
機制方面
楊長風認為,構建長期持續支持北斗系統建設發展的機制。當前,中國北斗系統完成三步走戰略目標指日可待,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后續,還將采用體系建設的理念,在大力發展衛星導航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衛星導航的補充、備份、增強系統,建設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提升PNT服務的準確性、可用性和穩健性。這些后續建設都需要國家相關方面的機制作為支撐。
隊伍方面
楊長風強調,穩定并強化北斗系統人才隊伍。北斗系統是中國航天領域系統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建設周期最長的大型復雜組網系統工程,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亟需人員隊伍的穩定。建議有關部門制定配套的強化人員隊伍能力建設的舉措,如建立國家級衛星導航重點實驗室等。(陳康亮)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