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將如期完成北斗全球的全面建設,北斗應用也將迎來一個新時代。
“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的全面建設,實現中國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發展目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在中國衛星導彈與位置服務第八屆年會暨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上介紹稱。
今年和明年將再發射7-11顆北斗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核心供應商之一,目前在軌衛星已達39顆。
2017年11月,北斗三號衛星首次發射成功,此后北斗三號系統建設進入了超高密度發射。從2017年11月5日至2018年11月19日的1年間,我國完成19顆北斗三號衛星的超高密度發射,創造了北斗組網發射歷史上高密度、高功率的新紀錄。
目前,北斗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務,在軌39顆衛星中包括21顆北斗三號衛星:有18顆運行于中圓軌道(MEO)、1顆運行于地球靜止軌道(GEO)、2顆運行于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
從會上了解到,今年還將再發射5-7顆衛星,明年再發射2-4顆衛星后,北斗全球系統建設將全面完成。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北斗服務全球,融合創新應用”。大會由自然資源部指導,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與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協辦。與世界主要衛星導航系統主要以單一軌道衛星部署星座不同,中國北斗獨樹一幟,開創性地采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在三中軌道衛星中,中圓軌道衛星是主力,數量也最多,為了覆蓋全球更廣闊的區域,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主要為中國和亞太服務,并且為北斗從區域導航走向全球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根據規劃,2017年至2020年為第三階段,我國將先后發射35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5顆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27顆中圓軌道衛星),建成采用無源與有源導航方式相結合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其服務范圍為全球,定位精度為2.5至5米,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約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此外,還可以提供授時、短報文通信等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隨著“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初始服務,它還可提供米級、亞米級、分米級,甚至厘米級的服務。“這個在民用中很有用,比如我們現在地圖導航,有了地基增強系統,就可以區分主路和輔路,方便人們出行。”于賢成舉例說。屆時,“北斗”的定位精度將與美國GPS相媲美。
“目前,北斗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楊長風透露。預計到2035年,中國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我國PNT體系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與低軌增強系統強耦合,與5G、無線網、慣導緊耦合,并融入長波導航、水聲導航、脈沖星導航的綜合PNT系統架構。”楊長風解釋說。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并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標志著北斗系統提前兩年邁入全球時代。
北斗在“一帶一路”的服務中大顯身手
目前,北斗系統已覆蓋巴基斯坦、沙特、緬甸等近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工業、服務行業等都逐漸在使用北斗高精度產品上。
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國土資源部利用基于北斗,開展土地確權項目,包括印度尼西亞國土、公路、鐵路、水利工程的勘測和施工。該應用使用基于北斗的高精度GNSS接收機一千余臺,得到印度尼西亞國土資源部的高度贊揚和認可。緬甸北斗應用于緬甸各地農業數據采集統計、土地管理,獲得緬甸官員和專業測量人員的認可。柬埔寨北斗無人機應用作業范圍廣、成圖效率高,為柬埔寨政府部門綜合規劃、國土整治監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監控等提供了完整的基礎信息資料,為柬埔寨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
在南亞,巴基斯坦很早就開始使用北斗產品,廣泛在港口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提供服務。2014年,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個海外組網項目—巴基斯坦國家位置服務網(CORS)一期工程完成建設,這是中巴兩國在衛星導航領域深入合作的一個典范。
在中東,科威特國家銀行總部300米高摩天大樓建設。利用北斗實現地面控制點監測,通過接收北斗信號,極大增加了遮擋環境下的可視衛星數據,保證了施工過程中垂直方向毫米級測量誤差要求,這也是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在海外首次應用于高層建筑監測。
在非洲,烏干達國土測繪部門已經利用高精度接收機建成15座基準站,覆蓋了其國內主要的城鎮、經濟文化中心,其所提供的高精度位置服務不僅可以滿足烏干達國土測繪需求,還拓展到水利、交通、農業、林業等多個領域。
非洲尼日利亞北斗項目楊長風指出,北斗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基本導航服務,邁出了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北斗三號特有的相控陣星間鏈路技術為“一帶一路”乃至全球服務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在境外,建設地面站將會受到一定制,星座星間鏈路技術實現了衛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站的鏈路互通。也就是說,雖然“看不見”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衛星,但用北斗衛星的星間鏈路同樣能與它們取得聯系。星間鏈路技術不僅實現了北斗衛星相互間的通信和數據傳輸,還能相互測距,自動“保持隊形”,減輕地面維護管理的壓力。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衛星導航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我們會通過各種措施挖掘沿線國家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的潛力,一方面給這些國家產業或產品賦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擴大我們北斗的市場。”于賢成告訴澎湃新聞。
北斗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走向全球必須堅持開放、融合和共享,并且與當今最新技術深度融合。楊長風介紹說,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先后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實現兼容互操作,加快融入全球服務。北斗堅持融合發展,將導航、定位、授時、短報文通信服務融為一體,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國際搜救、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能力,為世界貢獻了北斗方案。
在與新技術融合方面,楊長風指出,北斗將與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信息技術邊界,塑造形成基準統一、覆蓋無縫、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北斗綜合導航定位授時體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為推動人類社會加速邁入智能信息時代提供北斗引擎。
北斗不僅是中國的一張世界名片,還是一個擁有巨大市場的戰略產業。從會上獲悉,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01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8.3%,其中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貢獻率達80%。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1947億元。
(來源:環球網)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如需横屏浏览,请点击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