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 月 17 日下午消息,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
10 月 17 日下午消息,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根據《白皮書》顯示,2018 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 962.8 億元,較 2017 年增長 39.2%,2019 年產業規模預計超過千億,達到 1290.7 億元,到 2021 年,產業規模將破 2000 億元。
《白皮書》指出,云計算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核心基礎設施,在全球的數字化、智能化產業變革浪潮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曲雙石在解讀《白皮書》時表示,“對于數字經濟而言,云計算不僅僅是實現 IT 資源池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簡化管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豐富的服務”。
據悉,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大力扶持云計算產業:美國頒布的《聯邦政府云戰略》提出,力爭到 2020 年云計算產業規模在高新產業中占比至少達到 30%;德國的“云計算行動計劃”指出,力爭到 2020 年借助云計算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總產值大幅增加;日本的“智能云計算戰略”預計,力爭到 2020 年云計算產值突破 3.67 萬億美元。
中國企業上云率遠低于美歐
盡管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持續走高,但尚不足美國云計算產業的十分之一。
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各行業企業上云率僅有 40%,遠低于美國企業 85% 和歐盟企業 70%。去年 962.8 億元的產業規模,僅相當于美國云計算產業的8% 左右。
“對于發達國家,中國企業上云率還是比較低”,曲雙石直言,在數字經濟核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他看來,差距意味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新技術和新應用交叉融合將推動該領域發展,同時,5G 將拉動新的基礎設施增長,為市場打開新的上升空間。
他預計,2023 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 3000 億元人民幣,屆時,政府和企業上云率將超過 60%,上云深度將有較大提升,在應用層面,安全可控也將成為政企用戶上云考慮的重要問題。
提倡互聯互通建立云生態
雖然,云計算已成為政府和企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為何中國企業上云率還處于較低水平,原因何在?
不便利是原因之一。IDC 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指出,無論是華為、阿里還是騰訊、百度,前提是需要提供服務,用戶不需要考慮過多細節,所以多云管理將成為大趨勢,企業將使用集成工具,實現跨越共有和私有云的多云管理。
“幾朵孤立的云,各成一個生態,不可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董小英提倡互聯互通機制,成立云聯盟并實現一點接入,真正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提供體系,“這些都需要在政策上加強”。所以,未來應打造健康、開放、協同的云應用生態,才能讓政企獲得與自身業務發展相匹配的云服務。
針對云生態問題,曲雙石指出,如果未來商務技術被限制,會給各行業系統運行帶來巨大風險,因此應構建開放的云生態,這是最長遠的發展任務。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欒大龍同樣認為,僅僅憑借一家公司無法實現最終創新,需要集成所有的先進技術為客戶提供服務,此舉不僅能提高平臺的整體靈活性,還將對智能化升級起到關鍵作用。
全棧云平臺將成為未來主流
談及未來,曲雙石直言,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全棧云平臺將成為主流,并將成為選擇的重要評估標準。
據悉,華為云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全棧云平臺頭部玩家之一。據介紹,華為云以昇騰芯片驅動的服務器、智能小站、加速卡構建了全棧 AI 算力,以鯤鵬 920 芯片驅動的 TaiShan 系列服務器構建了通用算力。在此基礎上,華為云推出了一站式 AI 開發平臺等核心技術組件。
另外,能否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生機勃勃的生態是云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今年,華為正式發布“沃土計劃 2.0”生態扶植計劃,稱未來 5 年將投入 15 億美金,在全球發展五百萬開發者。
值得一提的是,5G 也被看作是云計算的重要推動力。
根據 10 月 16 日華為發布的 2019 年三季度經營業績。目前已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定了 60 多個 5G 商用合同,5G 基站發貨量居全球首位。華為云方面認為,面對萬物互聯的應用場景,可以通過智能協同云、邊、端,讓算力在具體的場景中隨需而至,幫助企業進行智能升級。此外,華為云還提出的“普惠 AI”戰略,目前已推動 AI 在城市、制造、醫療、汽車等 10 大行業超過 500 個項目實踐落地。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