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即將結束,新的一年正在向我們大踏步走來,過去的一年,商用車車聯網行業并無太多看點和變化,曾被寄予厚望的主動安全智能防控市場也未能回報參與者所投入的熱情,當然,幾家與商用車車聯網相關的產品和集成類公司上市,多少點燃了一些浸淫行業十幾二十年的運營服務商的資本夢想。
但是多年以來,商用車車聯網行業的商業模式并沒有發生重大改變,除了一些細分領域的運營服務,擴展到了該細分領域的生產、運營的商業鏈條之中,主體仍然是賺取終端差價以及月服務費,車后市場的拓展基本沒有,運營商之間的重組購并以獲得規模效應也很少發生,地方割據的局面始終未改。
但“事情正在變化”,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監控平臺的演變和擴展,就是這個變化之一。
一、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出現的原因
2002年,道路運輸行業開始出現基于衛星定位的車隊管理服務平臺,經過十余年緩慢發展,2010年左右,省市級聯網監管平臺出現,但政府監管平臺此前都是由業內的運營商負責建設,其他運營商不配合,不接入數據,且缺乏專業團隊來支持運營,相關制度、規范在探索中緩慢建立,一段時間內都是“監而不管”。另一方面,由于道路運輸企業經營主體數量多、規模小,管理難免出現漏洞,加上一些駕駛員過分追求利益,違規駕駛行為屢見不鮮,行政監管流于形式。為了改變管理混亂的現狀,建設道路運輸第三方監測平臺成為了越來越多省市保障道路運輸安全的選擇。另一方面,道路運輸第三方監測平臺的建設與營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很多省份的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是由地方運管局主持遴選,事實上,如果沒有運管局的支持,兩客一危車輛的聯網聯控平臺數據也不可能順利的交給第三方。
二、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運營模式
道路運輸第三方監測平臺一般都采用一個簡單的閉環為其運作模式。政府對平臺的建設營運給予指導,平臺根據聯網聯控系統實施動態監控,對超速、疲勞駕駛等行為進行預警和電話警告,定期將預警數據匯總成報表發送給監管單位和運輸企業,運輸企業反饋之后,平臺對運輸企業異議進行核實,政府針對違規嚴重的道路運輸企業,責令其整改,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省一級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的主要承建和運營方是保險中介,覆蓋車輛類型主要為兩客一危,主要獲取的數據類型為基于定位設備的軌跡、速度,是否涉嫌疲勞駕駛以及違反禁行規定等;政府并不向第三方平臺支付建設和運營費用,但會提供政策支持,從而使得聯網聯控系統的數據能夠接入第三方平臺;運輸企業和駕駛員也不必向平臺支付費用;保險中介通過對車輛的運行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畫像后,提供給保險公司,以確定保險費率,從而獲利。也就是說,在這個模式中,政府并不承擔監管責任,只需要確保數據傳輸暢通。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在上海全國道路運輸重點運營車輛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建設推廣應用座談研討會,要求各地推廣應用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就公開的新聞來看,全國有上海、江蘇、貴州、四川、云南、河北、河南、浙江、遼寧、黑龍江、江西、湖北、陜西、西藏、海南等15個省級平臺,以及廣州、深圳、湛江、佛山、烏魯木齊、昌吉、鷹潭、上饒、宜春、廈門、大理、楚雄等市級平臺。像湖北,由省一級遴選出三家第三方監測平臺服務企業,由各地市選擇。
三、第三方安全監測/監控平臺的新發展
由于省一級第三方監測平臺的成功,不少地市開始推動建設應用第三方安全監測/監控平臺,與省級平臺的不同在于,市一級平臺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引導方,還是出資方、監管方,覆蓋車輛范圍也相應從兩客一危車輛擴大到整個營運車輛領域,包括重載貨運、出租車、網約車、工程機械、渣土車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主動安全智能防控/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的逐步普及,將視頻監控報警數據接入到第三方監控平臺,也正在被探索應用。這是市場化的現實需求(政策不能要求強制安裝,只能通過市場化手段推進,費用方面各地方不會全部以財政兜底,而是以交通運輸部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形式),如讓保險中介、保險公司介入,以免費的形式提供智能終端,從而推動視頻設備的安裝應用,尤其在重載貨運市場,需要更為靈活的方式來推進。其次就是監管需求,此前的第三方監測平臺只能根據基于衛星定位設備的數據來獲得相關信息,對于駕駛行為全面掌握和智能分析,還力有不逮,而視頻分析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補足這一塊。由于視頻分析和通信傳輸技術的進步迭代,基于視頻不僅可以對車輛行駛過程全程監管,行車記錄儀和行駛記錄儀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視頻設備可以對司機駕駛行為進行分析、預警,諸如打電話、疲勞駕駛等能夠實時的分析和預警。而由于設備和技術的欠缺,之前的部標機,即便平臺發現超速、超長時間駕駛等行為,只能通過客服的電話警告,不僅有時間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人工,增加了平臺的人力成本。而視頻設備,基本可以實現實時預警,平臺只需要記錄即可,當然,現在主動安全智能防控設備和平臺還存在報警次數過多,預警真實性還有待提高的問題,但將視頻監控報警數據引入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已經是大勢所趨。
一般而言,省一級平臺目前主要接入兩客一危車輛車載定位設備所采集到的數據,即便智能視頻報警設備普及后,也主要以兩客一危一貨為主,而不會接入不跨區域運行的網約車、工程車、渣土車、出租車等,而市一級平臺則會將本轄區內所有營運車輛都囊括在內。
從以上所總結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將接入了視頻數據+位置數據的平臺定位命名為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不僅更為實時,而且視頻監控數據是主要監控數據來源;而只接入了定位數據的平臺則還是稱之為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
第三方監測平臺 | 第三方監控平臺 | |
承建和運營主體 | 保險經紀公司/平臺提供方+運營方 | 保險經紀公司/平臺提供方+運營方 |
車輛數據來源 | 部標機 | 部標機+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 |
車輛類型 | 兩客一危 | 兩客一危一貨、出租車、網約車、渣土車等 |
數據類型 | 定位設備所回傳的軌跡和速度、駕駛時間等數據 | 前者+主動安全設備所回傳的預警數據、視頻數據 |
提供服務類型 | 有時間差的客服電話預警以及定期提供駕駛行為報表、安全隱患報表 | 實時預警和報警以及定期提供駕駛行為報表、安全隱患報表 |
覆蓋范圍 | 省一級 | 省市都有 |
商業模式 | 不直接向運營商、運輸企業收取監測費用,政府一般不出資,保險經紀公司等平臺運營方,通過為保險公司提供車輛安全數據、推薦保險等獲利 | 由市級交通局購買服務,成立第三方平臺,或者直接向運營商、運輸企業收取服務費用 |
2020年,我們應該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建第三方安全監控平臺,而這,對于有志于破解原有運營商業模式的運營服務商而言,將是一個難得的市場機遇。
四、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承建與運營方
IOV114收集整理了近年道路運輸第三方監測平臺的數據中,一共31個省市級道路運輸第三方監測/監控平臺,僅2019年建設與運營的就有11個平臺,其中有3個平臺的承建與運營方不詳;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參與了13個平臺的建設與運營,占據了半壁江山。由此可見,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建設運營主體多為保險經紀公司,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就參與了10個平臺的建設與運營,此外還有人保、江泰保險、民新航保險經紀。而傳統的運營服務商中,億程信息、網闊信息以及銘信長興,也有后發而上的氣勢。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