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警部門取得了以應用交通集成管控平臺為核心的信息化格局,加強道路交通監控、電子警察、道路交通卡口等智能設備建設應用,準化、智能化改造;一線執法裝備向智能化、網絡化發展,通訊對講機、執法記錄儀、移動警務終端等基本覆蓋一線執法人員。在公路防控、城市交通全面推行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指揮,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強化互聯網+思維,倡議社會、群眾共同參與,加強部門合作、警企合作,推進交通管理社會化、現代化;強化執法執勤監督,提升執法服務水平。
公安"智慧交管"要緊緊圍繞"交通更安全、出行更有序、道路更暢通、服務更便捷"的目標從六個方面推進建設。緊盯關鍵環節。回歸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屬性、基本元素、基本方面,盯好"3+3"。第一個"3"是駕駛員、車輛和道路,要做到安全管理、暢通有序。第二個"3"是違法行為、交通事故和交管放管服改革,要做到精準管理、精準服務;加強基礎建設。要統籌做好基礎信息采集、交管數據庫完善、前端感知源建設和交管系統平臺整合。抓好重點應用。要注重數據建模、自動預警,優化智能誘導、精準管控,完善數據挖掘、科學調度。明確建設原則。要強化頂層設計,立足省情實際,對好的經驗做法進行本土化改造,實現可操作、可落地、可拓展。明晰建設目標。按照科技強警、創新應用,服務實戰、服務基層,需求導向、應用倒逼,探索起步、逐步完善的原則,堅決實現與全省公安工作為期三年"打基礎、見成效、上臺階"的目標趨同。強力統籌推進。
主要實現以下業務領域:
一、以"情指勤一體化"為核心的警務業務
面對日益嚴峻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形勢,城市交通管理應推進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情指勤"一體化實戰警務模式變革。
大情報系統,即構建交通運行、交通事件和輿情服務情報及分析服務體系,其基于公安行業內部、政府職能部門以及互聯網數據,實現多維數據、跨行業數據的融合,并基于大數據分析,實現業務導向的數據模型建設、應用。
大指揮系統,即構建指令型、管控型兩級指揮體系,實現職責清晰、導向明確、多級聯動的高效指揮體系建設,應對交通安全監管、違法打擊、治堵防堵、應急處突,并為廣大交通參與者、出行者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服務。
大勤務系統,即構建以警員勤務為主體、設備勤務為輔助、機關業務部門高效履職的多元化勤務格局,從時間、主體、行為三個方面細化分為高峰勤務、平峰勤務、午間勤務、夜間勤務、干部勤務、機關勤務、特殊勤務以及現場執法勤務、非現場執法勤務、督查勤務等類型。打通情指勤業務融合,破除業務"煙囪",實現情報業務、指揮業務、勤務業務的互聯互通,達到情報指導勤務、指揮扁平高效、勤務協同作戰的目的。
二、以情報驅動業務為核心的情報體系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購車成本降低,機動車與駕駛人數量逐年上升,車輛流動性加強,由車輛引起的交通違法、交通事故、交通擁堵等問題逐漸復雜化,極大的加大了交通管理的難度,也對交通管理部門打、防、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管理需要從粗狂感知轉變為精細化感知,由單點情報到融合情報轉變。深入挖掘路口、路段、路網交通情報,實現點、線、面交通精細化綜合治理.
針對交通路口而言,已有路口感知設備已經實現了高集成、高精準地檢測、記錄,如路口闖紅燈自動記錄、路口機動車過車記錄。針對路口交通狀況越來越復雜的現狀,路口交通事件的發生已經不僅僅是由于車輛闖紅燈的違法行為,而需要結合路口更多的交通違法行為,比如車輛的左轉不讓直行、右轉不讓左轉、掉頭不讓直行等違法行為,以及行人闖紅燈、行人橫穿馬路等行人違法行為,深度挖掘路口異常駕駛行為,精準刻畫路口畫像,從而來輔助路口的精細化管理。
針對路段而言,異常號牌車輛、異常駕駛人車輛應該都需要納入交通情報范疇,比如假套牌車輛、失駕人員駕駛的車輛等,往往這些車輛以及駕駛人駕駛習慣存在問題,肆意違法,極易引發交通事故。而往往這些車輛通過普通的手段很難發現與識別,因此需要深度結合物聯網數據與業務系統數據,對此類異常車輛進行挖掘與標簽化,形成"一人一車一檔",推行專項整治與打擊行動,減少交通隱患。
針對路網而言,需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資源與業務數據資源,依托情報數據。分析擁堵成因與事故成因,找出車輛通行規律,找出關鍵擁堵路口與交通流量關系,實現交通信號自適應控制;找出事故多發地與事故誘因,針對事故誘因實現針對性建設。以緩解交通擁堵,降低交通事故為目的實現針對性治理。
三、以情報決策指揮為方向的指揮體系
指揮是交通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交通管理行動的過程體現。指揮的好與壞、快與慢不僅是快速反應能力的體現,更是對交通管理活動的成敗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指揮動作的執行與否其實取決于情報感知的準確與否,因此需要堅持情報決策指揮的方向,確保指揮快速與精準。
首先,需要實現情報信息的統一歸口。指揮中心作為情報信息、警情信息的信息樞紐,需要實現所有警情信息的統一上圖,并由指揮中心進行警情信息的統一分層派發與警情處置跟進,打破傳統的多層指揮與與交叉指揮的問題,保證的快速處置。
其次,要實現處警力量的統一歸口。結合所有可以調配的處警力量,包括人員、設備,實現圖上點兵,在遇到重大警情或者重大事件時,可以實現迅速的聯勤聯動,快速處置,并且結合固定點視頻與移動端設備,實現語音對講與視頻處置跟蹤。
四、以警情驅動勤務為原則的勤務體系
目前,各地交通管理部門勤務運行機制已經建立,大部分已經建成PGIS、GPS、350M無線調度、天網監控等眾多信息化應用系統。這些系統已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通過終端定位系統對街面巡控警力進行調度管理,具備了初步的報備功能。但從基層實戰的信息化需求來看,勤務管理還不能做到動態化、精細化、規范化,如街面巡控力量"微單元"沒有形成有效戰斗力。因此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完善勤務聯動聯防機制,充分利用人員勤務與設備勤務,實現勤務跟蹤警情走,勤務隨著警情變的機動勤務機制。做到警情精準到人,警情處置過程流程化跟蹤、警情結果反饋評估的閉環勤務機制。
其次,提升勤務作戰能力,通過智能化設備與手段,提升單個警員、警車的作戰能力。如通過警務通實現車牌、人臉的智能化掃描,通過警車車載設備實現智能識別與預警應用,打通融合視頻通話、語音通話、消息共享通道,實現消息快速傳遞。向科技要警力,持續提升單兵綜合作戰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