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情況階段總結
劉冬梅 丁麗媛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ITS中心參考第一批第二批創建城市提交的智能公交相關材料(至2018年6月),輔以與部分城市的溝通交流,現將部分城市的公交智能化示范工程情況總結如下,供行業參考指正。
一、基本情況
大中城市的公交公眾信息服務得到顯著提升,參考部公路院前期就22個城市抽調結果顯示,近80%公眾認為所在城市的公交信息服務有明顯改善;公交行業在車輛、人員、物料等基礎信息數字化管理方面打下基礎,企業生產管理、行業管理能力均有所提升。在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建設的幾年間,青島海信、鄭州天邁等產品集成商年度產值均超2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共交通車載設備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經驗與做法
1、建立高效的示范工程項目推進機制
以杭州為例,杭州市交通運輸局對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高度重視,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包括局各業務處室、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杭州市綜合交通信息中心、杭州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團喲西按公司、杭州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等,對北京、上海、成都、鄭州等地的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的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形成詳細的考察報告,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協調項目推進的困難和問題,為工程整體有序推進提供了保障。
2、重點強調以優化乘客出行體驗為導向的工程建設內容
在公交信息服務、公交收費等與百姓出行體驗直接相關的領域,公交智能化技術得到較大程度的應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自建綜合交通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公交、出租、長途客運及維修駕培等交通行業和其他行業數據資源,建立完整統一的綜合交通信息資源平臺,推出城市交通APP,部分城市用戶量較大,如沈陽用戶量200余萬,杭州下載量超過30萬、日均查詢次數3.5萬次,廣州用戶總量700萬等。
北京就公交信息服務開展了更為深入的精細化服務探索,研究了實時公交信息服務的自適應發布技術,實現了實時公交信息服務,并與其他出行方式通過“北京交通APP”整合,實現一體化出行服務。結合軌道交通車站客流組織措施、列車運行圖和精準實施客流狀態等信息,研究車站、線路、路網的軌道交通擁擠度指數計算方法及分級標準,通過北京地鐵信息服務發布平臺發布。
二是通過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將數據開放給第三方信息服務商,如在河北省石家莊等7個地市、呼和浩特、南昌、柳州等,與“掌上公交”、“車來了”等合作,通過APP為公眾提供實時的公交運營信息,并有一定經濟收益,得到公交企業的認可和支持。
三是升級推廣電子支付系統,在推廣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同時,城市推廣了手機掃碼支付系統,更新車載便捷支付一體POS機,如河北省已在全省8個設區市推廣應用手機掃碼乘車支付系統,極大方便了乘客,受到了廣泛好評。
四是部分城市試點建設定制公交移動互聯網平臺,如廣州“如約巴士”目前已開通700多條線路,平臺用戶55萬,客運量300多萬。
五是深圳市試點創新開展無障礙導盲服務,在1100輛公交車上安裝無障礙導盲設備,為視障人士同配置手持終端,提供公交無障礙導盲服務,便于視障人士公交出行。
3、與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相結合推動系統建設
在創建城市中,南京、杭州、沈陽、蘭州、烏魯木齊、昆明、海口等城市示范工程與智慧城市建設相融合統一,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框架,整體上利大于弊,優勢主要表現在建設資金相對容易落實、建設運維模式更加靈活、城市跨部門數據更易實現共享、系統運維工作量有所減少等,劣勢是部分工程建設進度可能受到智慧城市整體建設周期的影響。
如沈陽市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入社會資金,實行政企合作模式開發建設,緩解了當地政府建設資金壓力;南京、烏魯木齊在智慧城市中的公交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設中,預留了軌道交通、出租車、班線運輸等交通運輸方式接口;蘭州采用社會化投資方式建設信息服務系統;而昆明智能公交行業中心受智慧昆明整體進度影響,一直未批未建。
4、示范開展多家公交企業并存下的城市公交智能化監管與服務
在創建城市中存在有多家公交企業并存的城市,如寧波、哈爾濱、沈陽、長沙等,這類城市的行業監管和服務復雜,智能化技術則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對系統建設的標準化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寧波市為例,全市公交分屬六家公交公司運營,通過建立市區公交站統一站點編碼規則,在公交服務層面實現“一城一交”,對同類型城市具有示范意義。同時,制定了公交基礎數據接入標準規范,實現對市區公交數據的全面采集、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探索在多家不同體制公交企業并存情況下,對企業運營進行實時監管的管理新模式。
5、示范建設了成體系的公共交通基礎信息采集系統
在本項示范工程中,部組織發布了車載設備、車載總線數據采集、車載主機與外圍設備通訊協議等系列標準,為公共交通車輛運行過程中數據采集與交互提供了參考依據。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大部分城市對車載設備、一卡通終端等進行了新建或更新改造,上海、廣州等城市根據實際需要,增加了車輛電子標簽、場站終端數據、駕駛員證件數據、客流數據的采集內容,探索適合公交業務的無線傳感網絡建設,示范建成了成體系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
上海在14878輛公交車上推廣安裝車輛身份識別的電子標簽,實現全市骨干企業公交車輛全覆蓋,試點客流檢測儀60套等,實現一體化車載終端與其他外設連接,暢通數據采集渠道;在首末站、停車場站內安裝讀寫基站1611套;實現駕駛員電子從業資格證的發放,實現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為車輛輔助定位和人車站的動態信息獲取提供支撐;廣州以“傳感傳輸、透明支持、標識解析、融合處理、交換服務”為原則研發無線傳感網絡,實現人車路通信感知和可靠數據傳輸;杭州建立了公交wifi嗅探分析系統,統計車內乘客數量;大連試點安裝500套公交車總線監測系統,實現對運營車輛位置實時監控、油耗管理、機務管理、發動機故障報警等功能。
6、主動創新,與業務融合的公交智能化系統不斷推陳出新
傳統的公交智能化系統在公交企業生產調度、公眾信息服務方面有較好的產業技術積累,在本次示范工程過程中,涌現出了主動創新、突破既有產品功能的新需求和新應用,系統持續迭代升級,極大刺激了我國公交行業智能化產品的更新換代。
以廣州市為例,示范工程以新興技術為驅動,重構部署了面向新一代智能公交的行業監管、客流分析、補貼測算、能耗監測、專用道管理、信用管理、運行監測、監控調度、信息服務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統平臺,大規模實現了公交走廊一體化智能管理、公交運營智能調度、公交交互信息服務,具備公交輔助報站、站臺秩序監管、總站精確調度、公交電子路單自動生成、站臺智能化服務等功能,支撐科學監管、優先管控、精準服務,有效提升了公共交通運行水平,改善了公交出行體驗,形成了可復制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應用成果,為國內公共交通領域的科技引領、行業帶動與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連公交行業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實現了公交線路網上審批、公交車輛油補發放網上審核、公交車輛線路在線運營狀態實時監控、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等功能,初步建立了公交行業從許可到監管各業務環節間緊密關聯、數據共享、相互制約的智能化閉環管理機制。
上海的智能場站試點,實現駕駛員和運營車輛從簽到到簽退的閉環管理,規范了公交企業對駕駛員和車輛的管理,消除了駕駛員私自調換班、酒駕及車輛違規進出場等安全隱患。
7、重視城市公共交通數據共享與融合應用
在城市智能化發展水平較好的城市,數據共享與融合應用是智能化發展的一個高級階段,主要體現在數據共享機制與政企合作機制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大數據在行業中的應用分析等方面。
以廣州為例,廣州市交通委員會發布了《廣州市交通委員會數據信息共享管理辦法》,構建了廣州市交通行業數據標準規范、數據資源目錄、數據資源共享等核心體系,匯集了廣州市交委內外17個行業共356類數據,實現公交行業數據信息匯聚與共享規范化。大力推動跨部門、跨行業數據共享與社會資源合作,積極協調市公安局、地鐵集團、氣象局、環保局、移動公司、高德地圖等,推進社會資源共享綜合利用,實現數據價值。
南京市公共交通行業數據資源中心建設過程中,開發平臺通信網關、轉發網關、數據轉發網關,實現與其他系統、平臺、數據的無縫對接,使關鍵數據、同質數據可以互相關聯、相互引用,形成一體化的管理體系,提升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能力。在國內公交發展水平相似的城市中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杭州市建設了公共交通模型應用及展示平臺,接入居民出行調查數據、公交斷面數據、公交跟車調查、核查線斷面點調查、手機信令數據,以及公交刷卡、定位數據等,建立四階段公共交通模型,對公交客流模擬預測、線網優化、專用道評價、公交分擔率測算等提供支持。
北京市建設了城市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數據庫和客流分析、線網評價、服務質量評價和出行信息服務等主題數據庫,實現了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業務數據資源的整合共享;利用公交刷卡數據,建立了公交監測指標體系及地鐵擁堵度模型,開展了公交線網調整的前評估和后評價、公交出行特征分析等數據挖掘分析研究,為公交行業精細化科學管理提供支撐。
8.發布地方公交智能化工程建設標準規范
北京市統一開展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所涉及的智能化終端設備、網絡通信、信息資源、信息管理與服務應用等方面共11項工程標準規范建設工作,為行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提供標準依據。一些城市也同步編制了地方標準規范,如鄭州市組織編寫了《城市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等10個河南省地方標準,為公交智能化建設統一標準提供指導。
三、存在的問題分析
1、部分城市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設進度滯后,同時也存在項目的設計、建設周期較長,而導致部分設計內容與實際情況發生很多變化的情況,需要進行優化調整。
2、部分城市缺少統一的公交基礎數據編碼規則,導致數據維護、數據應用等方面存在障礙,尤其對于有多家公交企業的城市,尤其需要重視基礎數據的完整性,保證一數一源。
3、公交服務公眾的覆蓋面還需繼續提高。盡管每個城市均建設APP或網站,但仍然存在用戶量不高、跨城出行信息不暢等問題,未能深入發揮公交實時信息的價值。
4、與實際業務結合的智能化支撐能力還有提升空間。公交企業逐漸具備了生產管理的數字化基礎,但在打造業務新流程、動態調度、快速響應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5、數據資源整合和綜合利用有待加強,對公交行業精細化管理的支撐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沒有得到高效的整合和綜合利用,缺乏統籌開發和充分利用。尤其在交通大數據跨行業融合應用方面,如線網優化、城市交通綜合評估等還需要更專業的服務產品支持。
6、缺乏統一高效的設備監測、預警及維護機制,日常持續運維壓力大。一方面產品和技術更新迭代周期較短,運維工作量大,長期投入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技術力量薄弱,難以長期支持信息化的持續發展。
四、工作建議
公交都市智能化示范工程的建設,邁出了公交智能化工作的第一步。為了較好的發揮公交智能化系統的作用,需要持續開展系統的使用、更新、維護工作,通過多次的迭代升級,將智能化真正與公交行業相融合。結合現狀和存在問題,就下一步行業開展公交智能化系列工作建議如下:
1、選擇公交智能化建設基礎較好的創建城市,開展專項活動,重點解決現有突出問題,全面發掘智能公交系統潛能。可包括公共交通基礎信息自動采集與運維專項、公共交通數據開放共享應用專項(含互聯網+交通信息服務專項等)、公交企業調度能力提升專項、公共交通行業大數據分析專項(含公交線網優化專項、專用道評估、新能源公交車輛評估等)、公交智能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專項(含公交智能駕駛示范專項等)、城市綜合交通數據綜合應用專項等。試點開展無障礙導盲智能化服務。
2、重視公交智能化系列標準的執行和制修訂工作。在創建過程中,交通運輸部已經組織編制并發布了11項示范工程系列標準和技術要求,但存在部分城市不知曉、建設過程中未按標準執行的問題,存在數據采集格式不規范、標準不統一、共享工作難以推進等問題。建議通過將系列標準和技術要求作為部級交通產品質量抽查內容、系統建設招標要求等方式,強化標準執行。同時,建議對11項以及工程中新標準需求進行梳理審視,對于可更新的內容盡快開展制修訂工作。
3、可結合地方建設經驗,組織發布智能公交系統的應用指南。目前部發布了示范工程建設指南,重點針對總體架構、系統功能等技術內容進行了明確。但由于公交智能化系統具有更新迭代快、應用運維專業性的特點,城市在頂層設計、建設模式探討、建設內容選擇、系統運維、資金估算等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指導文件可參考,因此建議部可以發布應用指南和案例的方式對各地進行指導。另附我院受世界銀行GEF項目資助編制的《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建設與應用指南》,供參考。
執筆人: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ITS中心 劉冬梅、丁麗媛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