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也是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了未來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的總體要求、布局方案、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兑巹澗V要》要求注重科技創新賦能交通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新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促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更加合理、完善、高效。
交通運輸一直追求用快捷、經濟的方式實現人或物的位置移動??旖莺徒洕怯绊懢C合交通運輸布局的最重要技術經濟因素,決定了軌道、公路、水運、民航等運輸方式在整個綜合交通運輸系統中分別所占的比例??旖莸那疤峋褪撬俣鹊奶嵘?,快捷性與載運工具的運行速度直接相關,會帶動交通運輸系統需求結構的變化。
在可預期的未來,道路交通系統和民航運輸系統的運營速度不會有顯著變化。目前預期最明確的運輸速度變化來自軌道運輸。軌道運輸速度的提升,將進一步改變綜合立體交通系統的運營速度結構。一方面,將進一步壓縮高速鐵路沿線的道路客運,并進一步分流中短途民航運輸部分客運需求;另一方面,高速貨運列車的出現,將進一步分流道路運輸和民航運輸承擔的零擔運輸。
需要關注的是,在出行方面,我國已經形成了高速鐵路、民航、高速公路構建的快速運輸網絡,在干線上已經獲得了較高的出行速度,但在出行兩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時甚至超過了干線上花費的時間(比如北京到天津)。所以,相對通過不斷提升干線運營速度而言,減少安檢、候機(候車)、城市交通擁堵帶來的時間損失,降低整個出行鏈的時間成本,對提升出行快捷性方面的競爭力,顯得更有意義。
長期以來,以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占據交通系統能源絕對地位。眾所周知,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而由于電力生產方式的多樣化(太陽能、水力資源、風力資源、原子能),電動化一直以來都是交通動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較為迅速,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從能源安全和環保約束角度出發,傳統燃油車向以使用電能驅動為主的新能源車過渡是大勢所趨。
不僅是電動汽車發展迅速,電動船、電動飛機也都在研發中,同時燃料電池、替代燃料以及整車共性節能技術的研發也不斷深入??梢灶A見,化石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占比會大幅下降,電力的使用占比會不斷增加。
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交通載運工具,還改變交通的運營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從而使整個交通系統更加高效安全、節能環保。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技術成果能夠促進交通系統時空資源優化利用,并推動既有交通時空資源利用最大化。
以交通大數據為基礎,通過對物流需求、出行規律的深度智能化分析,發現交通需求及其規律,從而為交通需求與供給的更合理匹配與調度提供依據,為交通運營、管理、決策、服務以及主動安全防范提供科學支撐,促進既有交通資源的充分利用。
以信息化、數字化為基礎的交通大數據及其智能化分析技術,對交通系統高效運營提供了技術保障,并促進車聯網、智能航運、智能鐵路等協同運行系統的發展。以城市道路交通運營為例,通過交通大數據平臺分析城市各交叉口及路段車輛數據,全面掌握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情況,根據交叉口和路段實時動態自適應調整信號燈配時方案,可有效減少交通堵塞或堵塞時間,提高城市交通出行通暢性。
交通信息互聯共享不斷完善,形成高品質、高容量網絡和信息服務系統,開展綜合性交通信息服務,降低物流和客運企業信息獲取成本,將充分發揮各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實現綜合運輸協調發展,對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具有重要意義。到2035年,基礎設施、運載裝備、裝卸設備等硬技術自動化及數字化程度不斷提高,車聯網、船聯網、空地通信網、基礎設施網的完善,將有助于數據和信息高度共享,實現物流和客運系統中樞紐環節高度自動化和高效協同化,降低社會整體物流成本。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運行將從當前靜態協調,逐步向實時動態協同發展。
無人駕駛系統的成熟和交通大數據的應用,會促進傳統運輸業更加自動化,服務響應更加即時。更頻繁、更個性化的客貨運服務需求,要求運輸服務的組織更加智能化與動態優化,要求以實時、全過程的交通狀態獲知能力、多方式協同的運輸資源實時配置能力作為支撐。由此,也提出了對多源、異構的交通大數據處理與計算能力,對時空資源動態配置決策能力的新要求。
業態多元化、服務一體化在更好滿足運輸服務需求的同時,也會進一步誘增運輸服務需求,給交通網絡承載能力帶來影響,對交通網絡的供需調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交通高品質與可持續發展更依賴于交通系統供需的動態調整,要求大幅提升交通網絡的調控能力,包括精準化調控技術、法治化調控手段和動態化調控過程管理等。
自動駕駛的成熟將改變現有的小汽車市場機制,從私人購買占絕對主導向共享使用、商業運營的模式轉移。在共享交通新服務替代下,共享出行服務用戶會改變購車計劃,創造前景廣闊的替代性出行服務市場新需求。
技術的發展將促進城際公路班車市場結構變化。在都市圈一體化發展、軌道交通建設和共享出行市場繁榮發展等綜合作用下,要求公路客運必須與城市群、都市圈范圍內功能中心、就業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等緊密結合,通過中小型車輛、大規模的服務供需匹配及生產組織平臺,提供高頻次、廣覆蓋、靈活、一體化的客運服務。
擁車行為和小汽車市場機制轉變要求更多非住宅端的停車設施供給。商業化、一體化的出行服務供給市場增長,將削減私人交通工具擁有帶來的住宅端停車設施需求,增加城市活動中心、功能場所等停車設施需求。
多方式整合、動態響應需求和共享化的出行服務,需要以高時效性、高頻次、多方式無縫銜接等特征的運輸組織來實現。傳統大型交通樞紐不能完全滿足新的運輸組織要求,未來將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圍繞覆蓋廣、辨識性高、設施齊全的城市公共交通站點、公共服務設施等,建設微型智慧樞紐,提供運輸服務組織實施空間和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隨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植入于物流市場,航運智能交易結算平臺、一體化出行服務提供商、面向生產鏈和消費鏈的“第四方物流”將進一步發展。大型物流運輸集團將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客貨運服務交易線上操作。第三方運輸交易與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將為中小微航運企業和廣大客戶提供線上交易服務、信息服務和延伸服務。
《規劃綱要》對交通智慧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智能先進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到21世紀中葉,交通領域新技術廣泛應用,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提升智慧發展水平,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加快既有設施智慧化,利用新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發展,促進交通運輸提質增效。
20世紀80年代之前,交通運輸變革的主要動力來源于載運工具的發展,特別是動力系統的技術進步。但20世紀80年代之后,對交通運輸發展影響最大的是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正在推動交通運輸信息化和數字化進程,并使交通運輸系統出現了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趨勢。
信息化技術在交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交通管理部門建立了一系列交通管控中心,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推動了交通管理現代化進程。信息化技術同時也是交通運輸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交通運輸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給信息化技術提出了更高需求。因此,《規劃綱要》高度重視衛星通信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應用。
在交通運輸發展過程中,數字化緊隨信息化起步,在交通管控和交通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交通數字化的進一步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隨著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交通系統的數字化面臨更高的要求。以高精度三維地圖、高精度電子海圖/電子航道圖為代表的數字化公路、數字航道建設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應用的重要條件。針對這一需求,《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全覆蓋、可替代、保安全的行業北斗高精度基礎服務網,推動行業北斗終端規?;瘧?。以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為特征的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在交通管控、交通資產管理、交通服務、交通應急等信息化應用和交通系統智能化發展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高分遙感衛星等技術在交通領域深度應用會助力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臺的構建,進而加快各領域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自主創新應用。
交通系統的智能化幾乎與信息化同時起步,近年來隨著感知系統、高性能計算和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交通智能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智能列車、智能化通用航空器等為代表的智能化載運工具和以智能管控、智能服務為特征的智能交通系統。未來一段時間,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智能化載運工具將大規模應用,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的研發還應繼續加強。智能交通系統方面,要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統,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多維監測、智能網聯、精準管控、系統服務能力。智能化技術還將驅動物流領域的智慧發展,要利用自動化技術全面升級物流園區、港口、機場、貨運站場等,推廣應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
在移動互聯技術的推動下,物聯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網聯化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相輔相成,共同驅動交通運輸智慧發展。和智能化驅動相似,網聯化也同時驅動載運工具和交通系統兩方面的發展?!兑巹澗V要》高度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和應用。在載運工具方面,要進一步推動網聯協同感知、協同決策與控制技術不斷發展,并促進載運工具與其他交通參與者、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交通系統方面,網聯化技術要在出行服務、物流服務、交通管控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智能交通系統的持續發展。
? 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督煌ㄟ\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具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智慧交通的發展對交通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進一步推動智慧交通的發展。
軌道運輸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服務于智能列車的發展及應用、列車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載運裝備和關鍵設施服役狀態的檢測監測等方面。工信部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已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在鐵路上的應用(5G-R)。除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外,軌道交通領域還需加強智能檢測監測設施建設,實現動車組、機車、客車、貨車等載運裝備和軌道、橋隧、大型客運站等關鍵設施服役狀態在線監測、遠程診斷和智能維護;建設智能供電設施,實現智能故障診斷、自愈恢復等;針對軌道運輸領域的既有設施,需要通過運用現代控制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等手段提升全線網列車調度指揮和運輸管理智能化水平。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力爭要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督煌◤妵ㄔO綱要》要求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督煌ㄟ\輸部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自動駕駛基礎理論研究取得積極進展,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車路協同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測試驗證取得重要突破;出臺一批自動駕駛方面的基礎性、關鍵性標準;建成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先導應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落地。因此,道路運輸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要為未來實現全面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提供基礎條件保障,包括充電設置、路側智能化設施和無線通信等。針對道路運輸領域的既有設施,推動路網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務智能化,完善道路交通監控設備及配套網絡。同時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
要加快機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設施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鼓勵應用智能化作業裝備,在智能運行監控、少人機坪、機坪自主駕駛、自助智能服務設備、智能化行李系統、智能倉儲、自動化物流、智慧能源管理、智能視頻分析等領域取得突破,推進內外聯通的機場智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突破空中交通四維精細化運行、自主式空中交通運行、機場終端區高效智能運行管理、有人無人航空器融合運行、空管智能化決策控制等空管新技術,發展新一代智慧空管系統,提高空中交通精細化、智慧化運行水平,實現空管系統的擴容增效。突破航班智能化運力調控與運行控制、智能飛行駕駛、航空器智慧運維、全流程智能旅客服務、智能化航空物流、通航維修自給等智慧航空器運行與運輸服務關鍵技術,構建航空公司、空管、機場一體化智慧協同運行服務及管理體系。
水路運輸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航道、港口和航海保障三個方面。航道方面,要建成“全面在線、廣泛感知、信息融合、高度共享”的數字航道,建設內河航道數據信息采集基礎設施、內河航道氣象信息采集基礎設施、內河船舶交通態勢岸基感知與預警基礎設施、內河航道網運行監測基礎設施,完善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支撐全天候復雜環境下的船舶智能輔助航行。建設高等級航道感知網絡,推動通航建筑物數字化監管。建設適應智能船舶的岸基設施,推進航道、船閘等設施與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的配套銜接。在既有設施基礎上,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運行狀態在線監測,推動船岸協同發展。港口方面,主要在既有設施基礎上進行智能化升級,引導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庫場建設與改造,推動港口建設養護運行全過程、全周期數字化,加快港站智能調度、設備遠程操控、智能安防預警和港區自動駕駛等綜合應用。建設港口智慧物流服務平臺,推動“一站式”“一網通”等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推動自主航行港口(MassPorts)工作開展,通過開展港口與智能船舶銜接的分布式船港協同感知、智能調度、智能引航、智能靠離泊、智能裝卸等港口關鍵銜接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船港協同。在航海保障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開展感知網絡、通信傳輸、電子海圖、信息服務等升級改造,推動傳統航海保障實現智能化、互聯化和協同化。探索建設滿足船舶智能航行需求、覆蓋主要航行場景的示范航線,包含實驗測試的自主航行船舶、能夠開展港船協同的港口基礎設施、能夠支撐船舶智能航行的航海保障基礎設施、能夠保障航行安全的智能監管設施,對智能航運新基建進行全面示范應用。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