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日報提問:從白皮書中我們了解到,北斗作為國家重要的時空信息基礎,在助力新基建、數字經濟建設等方面也大有可為,可否就這方面的情況再深入談一談? 張全德秘書長回答: “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的實施為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廣闊天地。其中,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時空信息是基礎,能夠將各種各樣的信息基礎設施(5G/大數據/物聯網等)組合、融合、集成起來,形成智能信息集聚的共建共享共贏大平臺,最終實現智能信息產業集群發展。新基建一頭連著投資和生產力,另一頭連接著消費升級,不僅有利于對沖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而且還可以結合北斗產業推動整個經濟邁向數字化,進入下一個新增長的時代。
當然,我們也應認識到,北斗都賦能技術,雖然已經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還需要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相結合,進而催生更豐富的行業應用,帶動各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新華社提問:我們注意到,在發布及解讀環節,多次提到了北斗優先這樣一個理念,請談一下北斗優先及標配化應用的意義?
張全德秘書長回答:2020年,隨著北斗系統正式開通,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作為國家安全的戰略資源和重要保障以及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信息資源,未來北斗將全面服務國防、外交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應積極確立支持北斗優先和標配化發展的方針,全面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發展,這對于實現北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關鍵領域完全自主可控,對于應對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挑戰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北斗優先,應該從管理、政策、應用、技術和標準等方面來具體實施。在管理方面,積極組織構建跨行業、跨部門的常設協調機構推動產業發展。在政策方面,適時出臺北斗應用指導性文件,明確北斗優先方針,支持研發、采購、應用北斗自主可控方案的國產芯片、應用終端和數據處理軟件,在檢驗檢測和產品評定中將北斗優先作為必檢項。在應用方面,通過政策性規定,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行業,必須應用北斗時空基準;凡在市場上銷售的具有衛星導航功能的所有終端設備,必須具有北斗三號接收功能,并且投入實際應用;同時提倡與鼓勵北斗與其他GNSS的兼容互操作應用,從而大力推進具有北斗優先功能的北斗兼容設備標配化應用。在技術方面,扶持研究開發北斗為主/北斗優先的芯片、模塊、組件、終端和系統、算法、數據處理軟件等產品,并提高應用產品國產化率。在標準方面,應進一步推動北斗參與其他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升北斗的全球應用話語權,提高北斗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三、中新社提問:白皮書多次提到了新時空服務的概念,請簡要闡釋一下時空服務的內涵以及進入時空服務階段后產業將會呈現出的特點?
李冬航副秘書長回答:當前衛星導航應用及位置服務發展已經進入全新的時空服務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各類不同的PNT信息源將被不斷整合和綜合運用,以時空信息為核心的各種服務將不斷涌現,各類新用戶群體、新商業模式和新業務形態也將不斷形成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原本屬于其他領域的用戶群體、科研機構群體和企事業單位群體正在與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界相融合,不斷擴充著北斗應用產業生態體系,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使產業內涵和外沿迅速擴大,產業的范疇和邊界逐漸模糊。
在這樣的產業生態體系發展演變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時間和空間信息的獲取手段和內容必然將不斷豐富,基于時間和位置信息與各種信息相互疊加所形成的時空信息服務發展時代正在來臨。在技術手段不斷豐富的同時,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發展,從深空的脈沖星導航系統到中高軌的下一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地面的北斗與5G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再到低軌(LEO)的信號增強系統和水下定位系統等,從深空到地面再到水下,各種定位導航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建設完善,時空信息覆蓋范圍將從平面泛在發展到立體泛在。同時服務業態也將發生深刻變化,從位置服務向時空服務發展,進而推進到智能服務。其服務的內容、對象、方式也將不斷拓展豐富,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高。目前的各種服務平臺,如地基增強系統平臺、星基增強系統平臺、短報文服務平臺等,將從最初的提供基礎性數據和定位、監測、跟蹤、信息推查詢與推送,逐步擴展到綜合提供泛在空間的時空信息+屬性信息+態勢感知+趨勢判斷+整體協同,從而真正實現智能化服務。
位置服務向時空服務的轉變,從本質上講,在系統端是衛星導航系統向綜合PNT系統的轉變,在服務端是位置服務向更加泛在、融合、智能和安全的時空服務轉變,服務的基礎、支撐、主體、對象、范疇、內容、方式和效果等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所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全新綜合解決方案的出現,在新方案中,定位導航授時功能會作為標配化功能嵌入式的存在,但方案的核心已經是服務和支撐服務的信息數據。有能力形成和實施這種綜合解決方案,并提供服務的企業,將肯定不是單純的北斗企業,這些企業很可能出現在北斗應用的目標行業或者第三方行業,在時空服務階段這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導致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范疇邊界越來越模糊,與各相關產業之間最終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巨大產業生態體系,衛星導航技術將在其中成為智能服務發展的隱形翅膀,引領和支撐全空間信息與智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四、經濟日報提問:“十四五規劃”對北斗產業發展著墨很多,提出了推動北斗深入應用、規模化應用的要求,并將其列為國家重大工程,請問從產業鏈或者產業生態體系構建等方面如何落實規劃要求,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
張全德秘書長回答:2021年不僅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啟動新征程之年,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國家規劃開局之年,還是北斗三號完成全球布網后,北斗應用服務產業從“北斗+”到“+北斗”轉折性發展新時期的開始之年。多重疊加的融合創新驅動力,給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注入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動力,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因此要緊緊抓住產業變革的難得機遇,聚焦“深化應用,融合創新,升級服務”。不斷深化北斗應用,向“+北斗”的產業化深度和廣度進軍,持續推進北斗產業及其關聯延伸產業的健康快速持續發展。首先就是實現導航與通信的融合,與低軌衛星、5G/6G的融合,這將為實現時空服務創造極大機會。同時不斷推進“升級服務”,一是觀念的升級,從定位導航授時應用到提供服務的觀念轉變,要有服務精神和服務實體,形成專門的服務提供商,面向各類用戶提供增值服務;二是信息資源升級,把各類多源異構的PNT信息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協調統一的整體;三是服務的升級,推進位置服務向中國新時空服務的升級轉變,由北斗時空技術引領融合創新,實現智能信息產業群體集聚,將大數據、大連接、大計算、大安全、大服務這“五大要素”進行融合集成配置,實現位置服務向智能化時空服務的轉變,最終在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