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不但有利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數字經濟的價值創造能力,重塑創新發展新格局,而且有利于構建產業創新生態體系,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產業鏈安全和產業國際競爭力。實現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推動數字科技基礎理論突破,提高關鍵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擴大高水平數字創新人才供給,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
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
提高經濟價值創造能力的必然要求。數字經濟價值創造能力顯著受制于對數字產業科技供應鏈的控制能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價值鏈加速重構,如果不掌握核心數字科技,我國數字經濟將面臨“低端鎖定”風險。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有助于促進我國數字經濟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發展,增強創新鏈、延伸產業鏈,提升數字經濟的價值創造能力。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效路徑。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能夠促進創新要素、創新主體、創新環節之間的有效銜接,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促使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壯大發展動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體系整體效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能夠拓展要素來源,加速要素的流通和重組,不斷形成新的要素組合,催生創新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發展模式;有助于創新主體構建自主可控的智能化、平臺化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提高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和產業鏈的韌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不僅意味著數字產業自身的創新發展,而且意味著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創新發展,進而推動經濟體系系統性變革升級。
應對國際科技競爭的有力抓手。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將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為占據未來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國際循環角度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國際創新合作契機,有利于我國數字經濟深度嵌入全球數字經濟合作網絡,向全球價值鏈上游躍升。從國內大循環角度看,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海量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能夠確保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不被中斷。
在應對挑戰中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加強數字科技基礎理論研究,推進數字經濟創新體系建設。第一,加強數字科技的技術預見研究,面向先進計算、人工智能、隱私計算、數字孿生、人機交互、量子計算等重點領域,前瞻布局一批數字科技基礎研究項目,夯實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理論根基。第二,推動數字科技與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支持數字科技開源軟件框架、開源社區、開源代碼托管平臺建設,構建全球數字科技合作伙伴關系,打造交叉、開源、開放的數字科技生態體系。第三,面向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利用數字科技帶動產業共性技術突破,完善數字科技應用的標準體系,形成關鍵數字科技的“非對稱”優勢。
提高關鍵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芯片、傳感器、編譯器、數據中心、工業軟件、操作系統等數字軟硬件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當前少數發達國家為占據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通過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等方式對我國數字軟硬件引進進行限制,嚴重威脅我國數字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凸顯了提高數字軟硬件供給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第一,補數字軟硬件短板。通過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等方式提高電子元器件、智能傳感器、高端芯片、操作系統、工業軟件、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關鍵數字軟硬件的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第二,在科技、產業、社會、環境各領域拓展數字軟硬件的應用場景,推動數字軟硬件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提供載體支撐。
擴大高水平數字創新人才供給。根據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發布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19-2020年版),在人工智能芯片、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各個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我國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應用開發崗,基礎研究人才匱乏。因此,要加強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等方向學科建設,將數字人才培養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支持地方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圍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需要加強合作,打造政產學研一體化數字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針對數據搜尋、數據管理、數字內容創作、數據應用、數據安全保護等數字技能,加強數字技能職業培訓,完善數字技能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培養更多驅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卓越工程師。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如何利用數字經濟撬動實體經濟發展始終是困擾各界的核心問題,迫切需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第一,加快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設立數字科技轉移轉化平臺,推動重大數字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幫助實體企業拓展投入要素、加速新產品開發、優化工藝流程、改進組織模式、拓展新市場。第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平臺企業、行業企業、用戶等主體良性互動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幫助行業企業整合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形成數字企業賦能實體企業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第三,鼓勵實體企業發展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等新模式,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經驗,形成一批面向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來源:光明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