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定義: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V-X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是能夠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
本文將淺析車聯網領域頂層設計、技術路徑、示范區、產業鏈等基本情況,供大家參考。
一、頂層設計:近期大事記
二、技術路徑
車際網與車云網的實現,需要依賴于車聯通信技術把車與車、路、人、云等高效互聯互通起來,實現V2V、V2I、V2P、V2C等的互聯互通。目前來說,車聯通信技術主要分為四大類:一、2G、3G、4G移動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通信技術;二、RFID為代表的近距離主從通信技術;三、歐美國家和日本主導的DSRC通信技術;四、我國華為等公司為首制定的LTE-V通信技術。
2G、3G、4G移動通信技術非常成熟,可用于車聯網汽車遠程控制,但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量和速度的要求;RFID近距離通信技術在ETC、電子車牌等領域可大規模商用化;DSRC通信技術在歐美、日本等國家也已廣泛應用,但其通信效果差強人意,通信范圍和傳輸速度已不足以滿足日益增大的需求;與DSRC相比,LTE-V在系統延時、容量、網絡可靠性、基礎設施完備性、高速移動場景等關鍵競爭力指標上有一定優勢,有望成為5G成熟前的車聯網理想通信技術。
三、智能網聯示范區
從2015年起,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便開始在國內落地發芽,至今已有包括上海、重慶、北京、杭州、深圳等在內的多處示范區。
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落戶上海國際汽車城,一期封閉測試與體驗區已開園,建設1個GPS差分基站、2座LTE-V通訊基站、16套DSRC和4套LTE-V路側單元,整個園區道路實現了北斗系統的厘米級定位和WIFI的全覆蓋,可以為汽車提供36種場景的測試驗證。
重慶i-VISTA示范區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承擔,一期城市模擬道路測試示范區已正式運行,裝備1個GNSS差分基站,支持GPS、北斗、GLONASS導航;擁有8個LTE-V分布式通信基站,8套LTE-V路側單元,8套DSRC路側單元,是目前國內測試場景最豐富、測試設備最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性能測試示范區。
上海國際汽車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
重慶i-VISTA-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試點示范區
各示范區內整車廠與上下游產業主動融合、共同協作,共同探索建立跨產業界、多方協同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關鍵共性技術開發,促進車聯網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四、產業鏈
車聯網產業鏈龐大,大致可以分車載端、網絡端和服務端產業。車載端包括車載智能終端(中控顯示屏、HUD、液晶儀表等HMI設備)、Telematics(無線通信模塊)等,網絡側包括通信基站(電信運營商和通信技術公司),服務端包括車聯網服務平臺(TSP)、信息內容提供商以及汽車后市場服務商等。
據GSMA預計,到2018年,全球車聯網的市場總額有望達390億歐元,到2025年100%的汽車將具備移動互聯網接入功能。國內而言,隨著車聯網和智能交通通用標準的明確與政策利好,到2022年車聯網車載終端市場規模將破千億。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