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在線咨詢
微信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6月26日,記者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自主研制的“國防科大立方星”(NUDTSat),搭載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所的載荷,6月23日在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與歐盟QB50計劃中的其它7顆立方星一同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長沙地面站隨后接收的星上數據顯示,衛星運行狀態良好。這是該校開展航天國際合作取得的一項標志性成果,也是近5年中成功發射的第10顆微納衛星。
“國防科大立方星”重約2.1公斤,為標準2U(10cm×10cm×22.7cm)結構,其主載荷為離子與中性粒子質譜儀,用于開展低熱層大氣成分探測。它與歐盟QB50計劃中其它衛星組成低層大氣探測衛星星座,部署在離地面500公里的軌道上,對高度90~300公里范圍內的大氣低熱層進行探測,配合完成目前人類尚未深入開展過的中性粒子和帶電離子組成與分布、阻力參數、大氣溫度、近地磁場等長時間多點原位測量,同時開展衛星再入大氣層過程的相關研究。
歐盟QB50計劃是歐盟第七框架協議的旗艦項目,它通過國際大學科計劃吸引了全世界五大洲23個國家與地區的參與,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參與國家最多的國際航天合作項目。
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第一批參與歐盟QB50計劃的高校,他們依托學校“納星研究生創新基地”,組建了以研究生為主體、部分本科生參與的“QB50計劃項目組”,通過全程參與項目設計、論證、實施和評審,深入理解衛星設計和制造的流程和規范,在微納衛星研制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積累航天工程經驗。在“國防科大立方星”研制過程中,“QB50計劃項目組”在老師指導下,在微納衛星體系結構、姿態控制、星務管理、空間自組織網絡、多星協同測控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通過廣泛采用商業元器件 ,有效降低衛星研制成本,探索形成了立方星的標準化與模塊化、定制衛星服務模式等新技術和低成本微納衛星研制之路,有效擴大了在國際上航天領域的影響力。
近年來,該校瞄準國際航天技術發展前沿,積極開展微納衛星及相關技術研究,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納星研究生創新基地”, 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核心、在讀研究生為主體的微納衛星研究團隊。先后研制并發射了世界首顆單板納星“天拓一號” 、我國首顆視頻成像微納衛星“天拓二號”、包含6顆衛星的國內首個集群衛星“天拓三號”,以及我國首個衛星在軌加注實驗衛星“天源一號”。隨著“國防科大立方星”發射升空,該校取得了5年5次成功發射10顆微納衛星的驕人成績,在微納衛星研制領域寫出一個個絢麗篇章,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與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