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的“自動識別中心(Auto-ID)”,首次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并闡明物聯網的基本含義。早期的物聯網僅是依托射頻識別(RFID)技術實現物物相連的網絡。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物聯網的內涵已發生了較大變化。
物聯網將徹底打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壁壘
現如今,物聯網指的是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物聯網并非單獨建立一張網絡,而是在現有網絡基礎上的拓展和延伸。就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通過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經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聯一樣,未來將能實現一切硬件的互聯。因此,簡單地說,物聯網是在原有網絡基礎上,對任何客觀物體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過程。
如果說第一代互聯網技術實現的是計算機之間的互聯并成功搭建了虛擬網上世界,第二代互聯網技術是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聯,那么未來的互聯網技術要實現的是所有物品的互聯,徹底打通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壁壘。
物聯網將輸出更智能的生活方式
物聯網服務對象可劃分為政府、企業、消費者三類,并圍繞這三類不同群體衍生出多樣化應用,創造巨大社會價值。
面向政府的物聯網應用涵蓋公共資源管理、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政務等。
目前,中國、美國等主要國家政府對物聯網的訴求主要都是為了解決日益緊張的能源消耗、污染問題、城市安全問題,因此,未來智能交通、智能抄表、智能路燈等涉及城市生活方面的相關應用將是發展重點。
面向企業的物聯網應用包括工業物聯網、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
企業可將設備連接到云端進行統一管理,并從生產制造、物流、銷售、售后數據中尋找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銷量等重要商業問題。未來,工業物聯網可進一步進化到借助機器學習來解決問題。
面向消費者的物聯網涉及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復雜娛樂等。
目前,車聯網以導航、遠程信息采集、車載系統升級為主。未來隨著車載娛樂系統、ADAS、無人駕駛的普及,車載智能硬件有望實現聯網一體化管理。而在智慧社區和智能家居領域,平安社區和平安家庭有望率先取得突破。原有小區視頻監控系統可擴展為物聯網平臺,結合家庭傳感器、可穿戴設備、社區出入口管理系統,為現代化的社區管理提供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在發生非法入侵,火災、燃氣泄漏等異常情況時,智能傳感器會發出報警信號,并通過家庭中心將信號傳至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報警中心和居民手機上,通知安保人員及時趕到現場處理。
一個全新的智能世界正向我們走來
近年來,全球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呈現快速上升之勢,已從2013年的1.9萬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3.2萬億美元。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與可用連接數密切相關。預計到2020年,全球連接數將達到260億(智能手機90億,可穿戴設備100億,M2M連接70億),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7萬億美元。
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空間格局已經形成分別以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為核心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四大產業集聚區。由于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與工業規模,物聯網在我國有著光明前景。2014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元,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物聯網幾乎涵蓋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其中九個主要應用領域市場產值最大,分別為:智能汽車,包括無人駕駛與車聯網等;智慧城市,包括公共健康與交通運輸等;智慧物流,包括智慧運輸與商業導航等;智能護理,包括輔助健康與健身等;智慧辦公,包括運營最優化與運營安全等;智慧零售,包括自動結賬等;智慧工廠,包括智能操作與設備最佳化等;智慧能源,包括能源互聯網等;智慧家庭,包括家事自動化與家庭安全等。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