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2区_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看_免费的毛片视频_色www免费视频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線咨詢
微信

微信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加好友

華盛頓大學王印海教授:8種技術將解決交通問題

發布時間:2017-10-31 10:49

10月28日消息,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在智慧交通2.0研討會上,華盛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王印海發表了主題演講,題目為“智慧交通顛覆性創新時代即將到來”。

王印海表示,交通問題日益凸顯,正在對社會各方面造成影響,需要顛覆性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從1999年到現在,世界人口從60億增長至76億,新增人口主要出現在城市,這讓城市出現了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問題。從1980年到2015年,道路里程增長了7倍,機動車擁有量增長了110倍,交通擁擠還會日益加劇。

另外,汽車占交通領域能量消耗是65%左右,普通燃油車輛效率很低,80%的能源都被浪費了。空氣的污染也有很大程度來自于交通,很多研究指出交通對PM2.5的貢獻是16%-25%。

要解決這些問題,王印海列舉了8種創新技術,可能會有實質性幫助。

第一種是無人駕駛,這比人類駕駛員安全性高十倍以上,安全性很好。第二種是車聯網技術,把車、路、人變成一個可以連接的網絡元素,使基礎設施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化,安全性達到最大化。第三種是電動汽車。第四種是智慧基礎設施,可以讓出行交通工具變得事半功倍。第五種是一些軟件項目,可能造福未來交通。第六種是交通里的大數據技術,原來花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報表數據,現在幾秒鐘能完成。第七種是模式創新,如網約車。第八種是未來可能會快速發展的“出行即服務”,結合了自動駕駛車輛、電動車之后,它的發展會是爆發式的。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感謝大家在星期六的早晨,在一個霧霾天里趕到論壇,來參加我們這個關于智慧交通的研討。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智慧交通顛覆性創新時代即將到來”。為什么帶來這樣一個題目?因為我們這個論壇主要是講未來,我們這個也是以未來為主。

首先,我們先看一看這張圖片,大家的感受一定是非常擁堵,在1999年的時候,世界人口只有60億人,在今年10月份,已經達到了76億,到2050年的時候,人口將達到98億。這些新增的22億人口主要會出現在哪里?可以看到這張世界城鄉人口變化圖,新增的人口主要將出現在城市,我們在2050年的時候,城市人口將達到65億人。

看一看今天的城市是什么狀態,大家一說到城市就會想到大都市的大都市病,比如霧霾、交通擁堵。如果征求大家的意見,大家可能會說城市里邊最大的問題是交通,為什么是交通?因為每個人的出行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擁堵過程,每個人旅行時間都會增常,每個人旅行可靠度都會下降。這樣一種狀況下,交通問題成為一個大問題。

到目前為止,如果以道路交通作為供需系統來看,現在是什么樣的變化狀態?1980-2015年,35年時間里,道路歷程增加了7倍,了不起的成就,7倍是很多的。如果看到機動車的擁有量,增加了110多倍。在這種情況下供與求的剪刀差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按照目前的趨勢,未來這些年里可能會進一步拉大。

交通所帶給我們的問題,不僅僅是擁堵,還有交通事故,如果擁堵增加了,交通事故率也會上升,而且空氣的尾氣污染也是很大問題。能量消耗當中交通里邊的能量消耗是70%油耗,汽車占交通領域能量消耗的65%左右,普通燃油車輛效率很低,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幾到25%的樣子,也就是80%左右的能量是浪費掉的。

空氣的污染也有很大程度來自于交通,原來很多研究都指出交通對PM2.5的貢獻一般是16%-25%,在中國絕大多數交通事故里面達到25%-35%。全球死于交通的人數在幾百萬人,光中國在2013年死于空氣污染的人數就是160萬人,這相當于是平均每天死4400人。這個數字拿出來以后,還是很驚人的。交通、能源、能耗三者之間的關系,發現解決好交通問題,對于解決好另外兩個熱點問題至關重要。

如果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首先要知道交通擁堵的成因是什么,這張圖看著都很熟悉,往往發現都市里面河流、道路的地方,或者前面有施工、其他因素,使得某些道路關閉的地方,會形成擁堵,這是簡單的供求關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給就會形成排隊。交通有的時候供需關系沒有明顯變化情況下也會有擁堵現象,這個視頻展示的是日本名古屋大學做的實驗,22輛汽車均勻分布在一個圓環,汽車勻速行駛沒有任何問題,后來駕駛員差異導致車頭距離變化,有人剎車,后面跟著人剎車,形成剎車向后傳遞的波帶,交通里邊叫做沖擊波。

供求關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但是交通也發現了擁堵,這種情況下交通需求接近道統通行能力才會發生,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供給明顯大于需求也不會有這個現象。

因此,治理交通問題最關鍵的是要避免交通擁堵的發生,因為一旦發生以后,會是堵上加堵。為什么這么說?看看這張圖展示的是一條道路的通行能力,在車輛高速行駛的狀態下,它的通行能力一般是2000多輛車,如果說一旦擁堵形成了車輛從高速狀態下降到低速狀態,就是這個紅線所展示的。我們會發現它的通行能力降低了15%-25%,早晚高峰形成擁堵,在擁堵狀態下最需要通行能力的時候,比正常情況下低了15%-25%,如果有效避免車輛從高速轉到低速狀態,可以保持基礎設施一個最佳狀態,可以更好地滿足交通需求。

因此,交通系統運營要解決供需關系,現在需求已經大于供給,尤其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新增的需求也大于新增的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使我們的交通系統,通過智慧城市的手段,通過互聯網+的手段,這種可能的技術,達到供需基本平衡,需要這樣解決方案。大家會問,我們有這樣的解決方案嗎?今天告訴大家,我們有曙光,在于創新是智慧、綠色、平安交通的曙光。

再給大家介紹幾個我認為是顛覆性的科技,可能會為解決交通問題帶來實質性幫助。

第一個科技,無人駕駛車輛,現在光是谷歌駕駛車輛,跑了三百多萬英里,雖然出了幾件事故,絕大多數是別人撞他,只有一件他撞別人,比起來它比人類駕駛員安全性高十倍以上,所以無人駕駛車輛的安全性還是非常好的。

第二個技術,叫做車聯網技術,就是把車、路、人所有道路的用戶都變成一個可以連接的網絡元素,大家可以協調互動,使得我們基礎設施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化,安全性能夠達到最大化。

第三個技術,最近炒的很熱的電動汽車,很多人會質疑,電動汽車的能源如果來自于煤,可能也不干凈,那么電動汽車能源如果來自太陽能呢?這個故事完全不一樣,即便來自于煤,也有很多可以商討的地方,因為還有很多中間環節可以改進電動車的清潔性。

第四個技術,被IT界和汽車界忽視的,就是智慧基礎設施,這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如果把它利用好了,就是智慧汽車,或者其他的出行交通工具就會事半功倍。

第五個技術,這是美國的手機APP,叫做VAAS,以色列公司發明的,后來被谷歌收購了,谷歌花了10億美金收購的。所有用戶輸入他的一些信息,收集信息,采集大眾信息,這項目技術機會極大地造福未來交通。

第六個技術,交通里的大數據技術,交通管理部門有一些報表,有很多數據,在我們智能交通實驗室做了這樣一套系統,原來花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報表數據,幾秒鐘能完成,而且可靠度比原來高很多。

第七個技術,新的技術發展其實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這里邊給大家簡單說的,比如網約車模式,用uber做一個代表。

第八個技術,再就是未來可能會快速發展的“出行即服務”。這項技術也會快速發展,尤其是結合了自動駕駛車輛、電動車之后,它的發展會是爆發式的。

這八項技術每個都有自己的優勢,如果組合應用的話效果更大。

這些新技術真的能帶來革命嗎?以uber作為一些例子,看一下uber在紐約的(英文)地區的表現,uber和(英文)都是一個類型,都是網約車公司,它的過去從2014-2016年增長,它的增長是上升的。綠線和黃線代表的是兩個團體,粉絲量基本上平行,新技術經對傳統技術產生很大的顛覆,或者顛覆性的危險。

如果新的技術進行進一步組合,我給大家展示的就是通用汽車跟(英文)明年做自動駕駛電動車服務。

如果結合眾包技術和大數據技術,能夠準確知道在某一個時間里,在某一個地區,這是西雅圖地區,越紅的顏色越代表這個地方有很大需求。

如果我能夠知道我的顧客都在哪里,我的出租車或者這些網約車,可以直接到需求量大的地方,可以避免無畏的行駛造成道路的額外負擔。

為什么我覺得電動車將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借用別人的圖片,普通燃油車輛的發動機,兩千多個零部件,電動車發動機,總共18個可動的部件,兩千個部件每個部件都有失敗的可能,如果造成一定的失敗,就要花錢維護,可以預測普通燃油車輛比電動車的維護費用高很多,至于電動車的維護到底花多少錢,每個人口徑不一。很多朋友跟我講,只需要換輪胎,不需要做別的事情,總而言之可以預見的是,費用會低很多。

這張圖顯示的實際上是電動車的成本,這個電動車用的是200英里的行駛范圍的電動車,2022年的時候,它的價格低于普通的經濟型燃油車輛,那個時候大家選擇燃油車輛和電動車的時候一個逆轉,更多人會選電動車輛。

 是不是應該擁有一輛汽車?中國汽車擁有量,過去30年當中成長很快,110倍,如果您有一輛車,最大可能96%時間停在那,我開車去華盛頓大學上班,20分鐘開到華盛頓大學,車停在那里到下班,4%-5%的時間開車,車在使用,剩下的時間都是停在那里,這里邊是一個統計的平均值,3%在使用,0.5%在堵車,0.5%在找停車位,一天付30美金停車位。

是不是可以租一輛汽車,或者需要的時候,有車服務就行,現在比較流行交通即服務,或者出行即服務。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要是擁有一輛汽車是來自于服務方的,而不是我自己擁有。我的駕駛單位里程成本只有10個美分左右,如果我要自己擁有的話,未來可能是50美分、60美分,出行即服務,要便宜很多。

由于這種模式的改變,那么將來我們汽車的擁有數量可能會產生很大變化,這邊展示是橘黃色是參加出行即服務的汽車數量,可以造成個人擁有汽車下降,就是黑色這一塊,可以看到未來的汽車擁有數量,可能會有極大的降低。

 我們再看一看,從道路系統的這種公用角度,當今道路通行能力不高,這是普通的道路通行情況,我們通常來講,我們車的時間間距大概1.5-2秒,對于每一條行車道通行能力,相當于1800-2400輛車,能不能通行能力進一步加大?把車聯網、自動駕駛、電動車技術形成自己的集群,自動駕駛不需要像人類一樣需要1秒鐘左右時間,人類反應0.6秒鐘,道路設計0.5秒,如果反應時間0.5秒的車頭距,兩千輛左右上升到7200輛車每小時。西雅圖最堵的一段,需求只有7500輛,如果把現在這條行車道變成承載7200輛,剩下幾百條輛,擁堵就會降低,甚至消失。

 八項目工顛覆性技術,這些技術組合會產生進一步非常大的顛覆性影響力,面臨挑戰的工作主要有哪些?燃油汽車、配件生產,更多的人喜歡用電動車、清潔能源。另外汽車維修,電動車零件很少,不需要維修,干嗎需要那么多維修站呢?汽車有的保險,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安全十倍以上,汽車保險模式要改變,或者沒有那么大保障,燃油生產、汽車加油站,不需要那么多汽油。沒有那么多交通事故、受傷者,傷者治療即康復受到很大影響。停車場管理,20%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替代現在所有汽車,仍然滿足需要,不需要那么多停車場。僅僅洛杉磯一個是,騰出來的一個面積,可以等于三個城市。沒有酒駕,事故索賠也沒有律師做工作,將來提供很多機遇,網絡安全,車聯網,身份判別,以及追蹤,能不能開著車就走,基礎設施如何設計,交通大數據如何分析,找到交通改進的方向,道路系統的感知通訊即控制技術,我們根據道路的實施情況,調整車的分配,出行即服務的平臺,另外車可能更像是一個大辦公室,這個大辦公室里需要很多軟件、硬件,比如說新能源車配套設施、傳感、快速充電以及儲能技術。

1957年人們憧憬的未來交通,已經有了自動駕駛車的想法,這是我們即將看到的未來,我們的未來是未來的智慧、綠色和和平交通。

  謝謝大家

相關:

       在智慧城市研討會之后,美國華盛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智能交通信息處理專家王印海接受了網易智能等媒體的采訪,談論了他對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看法。王印海首先闡述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交通的區別與關系。他說,智能交通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產生了,主要是利用交通過程中的數據,供系統的使用。三年前,智慧城市的概念開始火熱,但是沒有對應到具體的領域,后來我們把智慧城市分為十個不同的領域,智慧交通是其中之一。智慧交通的階段比智能交通要更先進,它不是為數據而生的,而是要利用數據,包括手機的數據等等。未來是多模式,但目標一定是“出行即服務”。

  談到“出行即服務”,王印海補充到,滴滴是平臺服務商,已經占據了智慧交通領域的先機,但是未來很多制造商會推出垂直服務,可能會占據不同的用戶。

  威馬汽車CEO沈暉補充說,未來的智慧交通會涉及很多方面的技術,除了電池的安全技術之外,還有很多傳感器交互的關鍵技術,不僅僅需要車之間的傳統V2V,在全自動駕駛時代更需要汽車和交通基礎設施V2X。除了視覺領域技術,還需要篩選和執行的技術。

  中美在自動駕駛上誰跑得更快?王印海稱,這要看誰的技術好,誰的膽子更大,美國的實力較強,但是在上路方面非常謹慎,因為一旦出現事故有很多麻煩,而中國已經開始測試上路,可能會有更多的數據,未來中國可能跑得更快一點。“中國在智慧交通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在智能汽車領域會有很大的飛越。”王印海說到。

  對于自動駕駛的發展,王印海表示,自動駕駛在美國若干個州已經合法,如果以后證明自動駕駛更安全,可以節省更多人的時間,肯定會大規模推廣。


友情鏈接:http://www.51carfi.com/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

版權所有? 四川中衛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備14007264號-3    技術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