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9點45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北斗三號首發雙星在長征三號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順利升空。火箭上面級與衛星成功分離,將其送入預定軌道。本次發射的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最后一步”。本次北斗三號首發雙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24顆、25顆衛星。
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第24顆、25顆衛星。
系統性更強,增加星間鏈路,形成了星星組網、星地組網的復雜系統,極大提升了系統的一體化水平。
將進一步提升1至2倍的定位精度,達到2.5米—5米的水平。
保留北斗二號短報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關性能。
衛星設計壽命提升至10年~12年,且首次提出“保證服務不間斷”的指標。
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衛星的在軌自主完好性監測功能,這一功能對民航、自動駕駛等生命安全領域用戶來說,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其全新的導航信號體制和強大的在軌重構功能,也將極大地提升用戶體驗。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在各大系統和眾多參研參試單位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衛星狀態基本固化。
2015至2016年成功發射5顆新一代導航衛星,完成了在軌驗證。從此次任務起,我國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
2018年前后,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20年左右,將完成30多顆組網衛星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
伴隨著地基增強系統、星基增強系統等相關系統建設的逐步推進,北斗系統將為我們提供天地一體化的服務體系與高精度服務。
有了北斗高精度服務,我們就可以進行車道級導航,讓行車更加方便;對高層樓宇的位移監測也更加準確、及時;讓消防車輛能更精準地找到消防栓進行滅火撲救等等。
目前,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銷量已突破3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占據國內市場30%和90%的市場份額,并輸出到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30余個,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其他消費類產品的國產芯片或IP核數量接近2200萬。
相信,隨著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建設加速,乃至最后完成全球組網,會有更多國家、更多用戶使用北斗系統,將進一步拉動北斗應用推廣與產業化進程,甚至帶動北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看一下北斗衛星的裝配過程,讓我們從這一側面來了解一下我們的北斗衛星……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